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舆情频道> 涉闽舆情> 正文
分享到:

闽台咱厝人,共同起大厝

2017-05-24 08:25: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闽台建筑文化同属一脉。早期闽南先民渡海迁台时,将闽南古厝的建造风格、工艺、材料带到了台湾,对岛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闽南生态文化长廊上的木棉驿站。(资料图片)

古厝文化的携手传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岛内业界重视闽南古厝的保护,但是受限于岛内资源、人才等因素,不少传统工艺与建材逐渐难觅踪迹。以闽南红砖古厝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油标砖为例,目前台湾已经鲜有烧制传统油标砖的工厂,不少仿古建筑在建筑构件上,大部分采用工业化的琉璃瓦,使其失去了闽南建筑的传统韵味。

“闽台两地的古厝保护与修复技术各有优势,理应有更多的互动与合作,共同破解难题。”林天海认为,双方可联合成立古厝产业基地,会聚闽台古厝领域的技术人才与业内专家,规模化生产古厝修复与建造中所需的传统建材,并开展更多的人才输出与项目合作。

台湾成功大学规划设计学院副院长姚昭智则认为,目前有关古迹、古厝的调查研究,已经有新的软体程序,可以为古迹建立完整的检查记录,闽台未来可以在这方面进一步合作。

姚昭智所说的软体程序是指刚刚在建筑业兴起的BIM技术,即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建立三维建筑模型,若它能被运用于古厝修复与建造工程中,便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追溯机制,保证工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

此外,两岸业内人士还呼吁,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开展古厝保护,譬如联合申遗。事实上,早在2008年,金门县有关部门就提出两岸红砖建筑联合申遗。2010年,在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两岸专家对红砖建筑联合申遗达成共识。未来,两岸携手保护、传承古厝文化,前景可期。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