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舆情频道> 涉闽舆情> 正文
分享到:

品牌民宿瞄准人文度假市场 福建首个项目即将投运

2017-05-23 08:43: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青普旅游——著名投资人王功权投资的民宿创业项目。去年年底青普对外宣布,继前两轮6600万元融资后,再度完成A轮2亿元融资。

山水胜处建造文化行馆

为实现上述愿景,青普首先在全国各地选址,设计建造一批文化行馆,目标是五年内达到百家的规模。

今年,这一计划同时在腾冲、丽江、杭州、扬州、漳州落地。其中,位于漳州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的青普土楼行馆,是主推产品。项目选址于土楼景区内商业化程度较低的一处山谷,包含三座清末方形土楼,一座小型民国独栋土楼和一座民国风格三层青砖楼,其中,稻孙楼有180年的历史。

“塔下被誉为‘太极水乡’,是中国土楼建筑保持最为完整的传统村落,距离著名的‘四菜一汤’土楼群仅半小时车程,同时又能提供更加私密的度假空间。这里可以体验到客家人在迁徙中扎根异境,把他乡改造成故乡的精神,感受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张少良认为,塔下符合山水人文与自然景观俱佳的要求。

张少良表示,土楼改造的难点在于,如何介入已有的结构体系和社会体系,并将其带入当下生活,“无论是活在当下,还是沿承传统,都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工程队在一处倒塌的土楼空间上,依循古法原址重建了一座仿古土楼。他们请来了年迈的土楼营造师,光是夯墙用的土,就要利用自然气温条件,经过一到三个月的发酵过程。而修复过程中使用的砖石、瓦片等,也大多来自本地收集来的旧物料。

“我们力图保持原有村落场地及土楼建筑内部空间,在尊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让现代人可以舒适地居住在几百年的建筑中。”南靖行馆项目经理殷欢欢表示。青普土楼的改造提供了这样的样本:在室内硬装方面,保留原建筑木梁顶面、土坯质感墙体和木地板、方砖等元素,以体现古朴韵味,同时结合实木、布艺、藤编、原木、亚克力、金属等现代材质,形成材质的撞击融合。为满足都市生活需求,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除湿与地暖系统。而土楼民宿最为人诟病的隔音差的问题,也通过在墙体与楼层隔板中加装隔音棉予以解决。

最大程度复原客家人的生活场景,是青普团队的另一原则。

在场地设计中,他们尽量保留客家人的生活元素,重视与村落自然环境的协调,尽可能保留周边道路、河流以及街巷空间格局。同时,土楼行馆保留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与客房的面积比例达到1∶1。“高端人群在休闲度假中,同时有社交和构建圈子的需求,我们的公共空间将被打造成烹饪教室、陶艺教室、瑜伽教室、书吧、茶艺室等功能分区。”张少良说。

构建人文度假生态链

在青普人文度假产品体系中,住宿仅仅是一个方面。

基于文化行馆而衍生出文化体验项目,构建人文度假生态链,才是核心。由文化专员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并聘请各个领域内的专家组建文化导师团队,共同开发文化课程、文化体验游、文创产品等产品与服务。

以南靖土楼项目为例,当前其文化导师库规模已达十余人,他们中有客家大厨张敏松、土楼营造师张羡尧、漳浦剪纸传承人张峥嵘、克拉克瓷与东溪窑传承人林俊的团队、熟悉土楼村落历史的老人……其中,张羡尧长期从事土楼文化研究,深谙土楼历史与营造工艺,他所著的《土楼旧事》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计划,青普最终将在全国构建超过5000人的文化导师资源库。

“未来,文化行馆的住客,可以随时与文化导师交流互动,甚至利用我们提供的材料与工具,体验夯土墙、制作客家美食等传统工艺,并在这样的场景中,实现社交。”张少良表示,漫步土楼、客家擂茶、客家柑橘茶、漳窑——陶瓷手作等文化课程与体验项目,已经在设计当中。

作为重要合作伙伴,文化导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导师可以通过文化行馆实现在地文化的推介,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为他们的产品找到更多销售渠道,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实现购买。”张少良说,青普与文化导师们的合作方式不一而足,包括固定薪酬、销售分账等多元方式。

事实上,构建文创产品的线上线下商业圈,早在青普的规划之内。除了本土文化导师资源,目前,青普还与文化产业链上的企业展开合作,并搭建艺术创意社群,向全社会征集艺术作品,聚合当代艺术家资源,联合进行IP开发与运营。目前,青普团队刚刚拿到了青年艺术家张哲溢的作品《苦龙图》的数码版画授权,并计划将其融入土楼的软装中。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