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魏然)4月24日起,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时间之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省从上到下迅速行动起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联合行动,有力解决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
截至10日18时,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地方及省直部门办理的1683件信访件,已办结693件,完成41.2%;已立案处罚380家,责令整改1295起,累计罚款1643.5万元,立案侦查25起,行政拘留11人,刑事拘留2人,约谈312人,追责230人。
为了让环保督察落实更给力,我省各地创新机制,涌现不少亮点做法。
领导包干制 事后跟踪制
“一把手”一线抓整改破解“老大难”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从2016年起,我省率先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在每年两会期间,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与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在全国率先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并率先全国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层层传导责任,确保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层层落实。
针对中央督察组转办的群众信访件,我省认真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党政领导纷纷带队一线开展现场督办,立查立改,及时回应百姓呼声。
福州西湖和内河治理是百姓关注的民心工程,也是难啃的“硬骨头”。虽然历年整治,但仍存在部分黑臭水体等问题。针对中央督察组转办群众投诉,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市长尤猛军分别带队到西湖现场办公,部署落实整改工作。目前,福州已全面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攻坚战。
为推动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信访件中“老大难”问题解决,连日来,各地党政领导纷纷一线带队督促整改落实,如,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带队前往晋江市、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展现场督办,并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南平市委书记袁毅、市长许维泽分别带队到延平区、建阳区、松溪县、政和县等地开展专项调研督导,要求各级各部门以对子孙、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打赢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市长李建辉到仙游县、涵江区实地察看鲤南镇大坂机砖厂、江口九里洋河道石庭河段整治情况,要求加大力度把整治工作推向前进;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市长刘远带队到一线察看内河整治、扬尘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情况,推动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压力非常大,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基层干部坦言。
有了压力,才能真正重视,越来越多“一把手”一线抓环保;有了压力,才能形成合力,越来越多部门不再推诿扯皮。
压力就是动力。为推动整改落实,一些地方还创新机制,让“党政同责”更有效落地。如三明市建立领导包干制,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实施挂点包干制度,挂点市领导分赴挂点县(市、区)指导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工作,督办信访问题整改。
针对中央督察组转办的信访件,一些地方还建立事后跟踪机制,如,三明、泉州等地在企业整改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实施全程跟踪,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后督查,不仅改到位,还管到位。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
“整改满不满意,老百姓说了算”
督察问责不是目的,环境改善、百姓受益才是关键。
群众利益无小事,大到生态破坏,小到油烟、噪声扰民,只要是群众举报件,各地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做到件件不放过,事事有着落。
为了让环保督察更接地气,落实更有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我省不少地方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发动群众一起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意见建议,邀请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排查,现场监督。
“整改满不满意,老百姓说了算。”在永泰县,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投诉蜜饯厂排放黑色废水、臭气扰民的信访问题,当地政府立即责令10家蜜饯厂停止生产,并决定设立蜜饯行业加工园区,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入园区的坚决取缔。为全面客观了解村民对信访件办理情况的满意度,5月4日,永泰县召集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得到村民认可。
在南平建阳区,转办信访件中,有群众反映曼山别苑小区附近猪场恶臭扰民,4月30日,副区长带队现场排查,并扩大排查范围。和以往执法不同,检查组还专门邀请小区业主代表共同参与排查,业主代表用手机录制视频在业主微信群里直播。
随着越来越多信访件落地整改,以及身边一件件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群众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有越来越多获得感,对政府的信任与好感也逐步加深。
举一反三 建长效机制
“决不让污染死灰复燃”
环保督察会不会是“一阵风”?做做表面文章,等督察组走了又死灰复燃?面对群众的担忧,各地以环保督察为契机,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健全制度,以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改成效,杜绝问题反弹。
为彻底整治全市内河,福州全面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攻坚战,启动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引进国内一流团队治理81条河道、长效维管100条河道,目前已有14条河道进场施工,6月底前全面展开。采用“7+5”模式实施沿河环境提升工程,即沿河截污、河道清淤、管网清疏、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的黑臭水体治理策略,以及“拆违、建路、种树、亮灯、建景”的沿河环境提升策略,最终实现内河水质和沿河环境的全面改善。
为长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顽疾,莆田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开展“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全市从2017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展“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关闭所有“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户)。眼下,各县区铆足干劲,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向畜禽养殖污染发起重拳整治,形成高压态势。
为彻底解决大排档扰民,三明市疏堵结合打造新型环保餐饮夜市,设置临时集中点,给大排档“安家”,建设美食一条街,让大排档“回家”。投入700多万元,建设夜市大排档集中规范点,打造一条满足大众需求的中式仿古美食商业街。同时,加大力度整治环境,让餐饮业“宜家”。
查处一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为全力守护一方清水,漳平市建立“河道警长制”,由市公安局局长担任河道总警长,各派出所所长担任所在辖区的河道警长,负责涉及河长制工作方面治安、刑事案件的查处,协助河长制相关部门处理水事纠纷或其他违法水事案件的查处,同时参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实现“河道警长”与“河长”无缝衔接。
为了从源头防止死灰复燃,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拆”之后,各地纷纷在“转”上下功夫。如,南平市积极引导生猪退养户尽快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休闲观光旅游业等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延平区南山镇后溪村村支书带头成立银杏果蔬专业合作社,把村里闲置的2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种植时令水果蔬菜,发展生态种植产业。同时,打算充分利用百年银杏资源,开办农家乐,带动全村旅游业发展。
随着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福建生态文明之路正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