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州:大力整治婚丧喜庆中的陋习 东南网4月11日讯 据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消息,参加婚丧宴席不用随份子,还能拿到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元的红包,甚至不用认识东家也能拿到。这样的所谓“风俗”,在福州市一些地方由来已久。 “最早只是办丧事的东家向拜祭的人发放米、油等物品,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侨眷、企业家开始以‘分祭’为名直接发钱。”福州长乐市纪委干部林东介绍,后来不仅丧事发,喜事也发,而且水涨船高、越发越多。你办30桌,我就办50桌;你家请3支乐队,我家就有5支;你发500元红包,我就发800元,多的甚至发5000元。“谁家来的客人越多,发的红包越大,就越有面子,把婚丧喜庆变成了攀比斗富平台。” 有钱人的面子撑起来了,被陋习“绑架”的老百姓却不堪重负。结不起婚、死不起人,成了长乐等地群众的心中之痛。 长乐市某村村民小林的父亲去世前,曾留有遗嘱:“请你们一定遵循我的意见:(一)不分钱,说明很尊重死者;(二)不要乐队,搞吹奏乐曲是一种笑话;(三)不要用录音机假哭,对死者的悲哀应该是真哭声……”老人去世后,小林家人希望按遗嘱料理丧事,但亲戚非要按风俗办,否则就断绝来往。最后,小林还是没能遵从父亲的遗愿,照村里的习俗办了丧宴。 “‘有裙无裤红白喜事也要顾’,这样的风俗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福清市草柄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勇讲道,福清虽然不像长乐市和连江县个别地方那样“豪”气,向来宾发放红包,但大操大办还是让普通群众很是吃不消。“有钱就起大厝、修大墓,一场婚丧喜庆动辄几十万元,很多人家不得不借钱办事。” 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反过来也会影响党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浸染,福州市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也跟着大操大办。而在婚丧喜庆发放红包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更是“乐在其中”忘掉了纪律。 “对大操大办的东家来说,面子不仅体现在宴席桌数和红包大小上,还体现在来宾身份上。”福州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郭绍楷说,普通群众婚丧嫁娶喜欢请镇村干部,企业家更是以请到党员领导干部为荣。有的老板请领导干部时,甚至讲“我给你留了几桌,你自己带人来”。对这样的陋习,一些党员干部不抵制反而热衷参与,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 “事实上,福州2000年就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在婚丧喜庆中做到‘非亲不请、非亲不去’,把是否属于自己亲友作为标准。”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修兴高介绍,从实际情况看“非亲不请”抓得较严,但对“非亲不去”却抓得不严。“究其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这些只是民间习俗,没有看出其歪风陋习的本质。” 着眼于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6年以来,福州市认真组织开展“一县一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大操大办成为长乐市的选题,其他各县(市)区则结合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对组织和参与大操大办、借机敛财问题的查处力度,以管住党员干部来影响普通群众,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好转。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福州市及各县(市)区纪委从严监督执纪,对党员干部违规组织和参与大操大办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对制止、查处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闽侯县公安局原主任科员陈坚大操大办其子婚宴,邀请下属、管理和服务对象参加,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撤销主任科员职务,县公安局副局长和纪检组组长被问责;长乐市部分党员干部参加松下镇某企业家为其母丧事操办的酒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参与操办的3名党员干部被立案调查,37名违规接受宴请的党员干部接受廉政谈话,松下镇党委书记、镇长候选人被诫勉谈话……一个个案例及时曝光,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在福州市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强大震慑。 “带头抵制大操大办,主动做到不吃请、不请吃、不收礼、不送礼、不发礼……”2016年12月12日,长乐市51名处级领导干部在《不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上签名承诺。同时,市里定期将处级领导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活动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福州市纪委有关同志表示:“承诺不是走形式,公开就是压力。承诺后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纪委就会加重处分。” 凡有大操大办之处,必有切实整治措施。仓山区向全体党员干部发起“倡俭抑奢”号召,并组织百名村官签“倡俭抑奢”承诺;福清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活动,督促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仓山区鳌里村党支部书记林新柱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党员立起标杆,带头向铺张浪费说不,以自身倡俭抑奢带动群众节俭办事。” 高压传导和正面引导之下,操办婚丧喜庆先行报备,严格做到“非亲不请、非亲不去”,已逐渐成为福州市党员干部的共识。长乐市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林岩元讲道,现在组织上对党员干部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自己不能随便“整酒”,参加其他村民的红白喜事也有严格要求,这对身边的村民自然也是一种示范引领。这一年来,村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不搞大操大办,村民们也是跟着做、照着办。“按照市里的要求,我们还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细化强化婚丧嫁娶方面的有关要求,用村民自治的方法来引导群众。现在,大摆酒席、乱发红包等铺张攀比的现象已经绝迹了。” “老百姓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长安村村民林宏秋讲道,以前有些村民看着家里的老人,想到的先是安排后事要花多少钱,把老人当成了活着的“债”。多年前林宏秋为操办父亲丧事借了不少钱,省吃俭用五六年才还清债务。“现在移风易俗了,老人真正成了宝。”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