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专题> 2016国务院发文如何做好政务舆情回应> 评论 > 正文

回应舆情:宽容失误但须严惩“糊弄”

2016-08-19 16:51:42 魏文彪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楠   我来说两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务舆情回应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对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据新华社8月12日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政务舆情能否及时公开透明,关涉民众知情权与监督权能否得到实现。《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是政府尊重民众知情权与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利于堵塞谣言流传空间。

政府在回应舆情过程中,由于事件发生的复杂性、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客观原因,出面回应的人员一开始未必能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出现一些失误、纰漏,应属正常现象,人们不应苛责。《通知》提出对这些人员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不过,现实中还存在这样的情形,有些人面对突发舆情,不经调查了解就本能地否定相关事实的存在,否定相关涉事人员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有些部门工作人员甚至罔顾事实,有意隐瞒真相,刻意颠倒黑白。这既让民众知情权与监督权难以得到实现,也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令政府公信力遭受损伤。

这种情况,显然不属于“失误”,更不在《通知》有关规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做好政府回应政务舆情工作,首先需要正确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事出有因,并非有意为之的“失误”应给予宽容,留出一定的自主空间,而对于那些不经调查了解就否定事实存在,乃至有意隐瞒真相、糊弄民众的,则应严肃问责,以儆效尤。如此,才能让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客观、公正、科学、规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