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东南舆评 > 正文

博物馆,食堂为观众开放

2025-10-30 10:00:07 作者: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光明网评论员:欣赏完四川博物院珍藏的青铜重器,转身步入院内新开放的社区食堂,点几份3元至12元不等的小碗菜——“艺术气息”与“烟火气”在视觉与味蕾间交融,一场“文化盛宴”顿时多了几分日常的暖意。

最近,“去博物馆炫饭”悄然走红。全国多地博物馆陆续敞开食堂的大门:18元能在安徽博物院吃上一盘饺子,22元可在辽宁省博物馆享用一份荤素搭配的盖浇饭,从江苏、江西到湖北,网友们兴奋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解锁”的当地博物馆食堂。据了解,这些食堂原本多为内部员工和志愿者服务,如今逐步面向公众。难能可贵的是,开放范围扩大了,实惠的底色却没有改变。

“在博物馆吃饭难”,曾是许多观众观展体验中的一大痛点。随着博物馆规模不断扩大、观众参观频次日益增加,这一问题愈发凸显。以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该馆馆藏文物超三千件,2024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约12%的观众参观时长超过3小时,“去哪儿吃饭”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四川博物院更是拥有35万件藏品、7万余件珍贵文物、14个展厅、十大常设展览的“巨型”博物馆,要想细致观赏,一天时间都显得仓促。解决观众的用餐需求是当务之急,但是作为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博物馆的餐饮该如何运营?

博物馆并非没有餐饮,只是因消防、安保等原因无法大量使用明火热炒,冷餐、素食就成了“标准”博物馆餐,但这满足不了我国观众的胃。而开放食堂,把员工餐做大做细提供给观众,收取合理的费用,是博物馆方解决观众就餐的最优解。社交媒体上,一张以博物馆为背景的午餐照片,收获的点赞不亚于一件珍贵文物。这传递出一个信号:观众希望以更松弛的姿态亲近历史。博物馆餐饮的“大众化”,既降低了消费门槛,也消解了观展的心理距离——免费的门票传递出这一清晰的文化价值导向,开放的员工食堂同样在诉说:博物馆,是为每一个人开放的。

这也营造出当下人们热衷的“沉浸式体验”。坐在食堂里,邻座或许就是讲解员或文物修复师,一瞬间,你仿佛也成了博物馆的“编外一员”。而如果臊子面盛在青瓷碗中,点套餐如同抽取“文物盲盒”,这样的体验让吃饭成了看展的延伸。它不仅拉长了文化消费的链条,更将文创的触角伸向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来博物馆吃饭,吃的不仅是便捷与实惠,更是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那是历史与当下的相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