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案例分析 > 正文

“千班万元”校庆捐赠引争议,高校募捐应纯粹

2025-08-07 16:36:00 作者:吴睿鸫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作者:吴睿鸫

近日,信阳师范大学针对往年毕业生发起50周年校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倡议书显示,“千班万元”活动主要以毕业班级为单位,由各毕业班级联络人向所在班级校友发布捐赠倡议,自愿开展捐赠,对有意向开展捐赠的毕业班级,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

倡议一出,争议随之而来。虽然校方工作人员回应,此次捐赠活动秉承自愿原则,数额不限,且目前收到最高班级捐款为2000元,多数班级捐款不超200元,但“千班万元”的倡议目标,还是让不少人感到压力。在社交媒体上,该校往届毕业生表示,毕业多年,生活压力不小,难以承担如此高额的捐赠;也有网友质疑,这种带有明确数额指向的倡议,是否真能做到完全自愿。

高校在重要校庆节点向校友发起捐赠倡议,本是常见之举。学校发展离不开校友支持,校友通过捐赠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与回馈,也是一种情感联结的体现。但关键在于,募捐应充分尊重校友意愿,不能让捐赠成为他人的负担,更不能因过于强调数额,让捐赠变了味。

从现实来看,人们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差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设定一个捐赠目标,难免让部分人陷入尴尬境地。而若为了达到目标,班级群出现“劝捐”现象,无疑也会让人们捐赠的自愿性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对母校的负面情绪。

高校募捐,还是要细水长流,培育校友捐赠文化,不能靠一时的大额捐赠。对此,高校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如开展多样化的捐赠项目,让校友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组织校友参与学校建设项目,以志愿服务、技术支持等非资金形式贡献力量;举办校友文化活动,增强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校友发自内心捐赠。同时,募捐过程要公开透明,让校友清楚知晓捐赠款项的用途,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用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改善教学设施、设立奖助学金等。只有让校友看到自己的捐赠切实发挥了作用,才能赢得他们长期的信任与支持。

对于信阳师范大学此次“千班万元”捐赠倡议,校方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募捐策略。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不妨淡化具体数额要求,鼓励校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心捐赠。如此,才能让捐赠行为回归纯粹,真正汇聚起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吴睿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