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东南舆评 > 正文

破除“心病”隐痛,让心理门诊成社会标配服务

2025-04-15 15:40:27 作者:唐传艳 郝悦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据媒体报道,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到今年年底,每一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是睡眠门诊,向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卫生服务。推动全国统一使用“12356”热线电话,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两会观澜】破除“心病”隐痛,让心理门诊成为社会标配服务


  精神与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截至2024年,26.4%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其中6.2%的老年人有中重度抑郁症状。面对精神与心理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的趋势,相关举措须尽快实施。

  精神与心理疾病诊疗体系不完善,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由于精神与心理诊疗资源缺乏,除了重度精神疾病可以收治住院之外,更多患者和亚健康状态者只能通过门诊寻求诊疗;心理门诊建设尚未统一规划,导致一些地市缺乏正规的心理门诊,一些资质不足的心理门诊趁虚而入。

  对此,国家卫健委提出“到今年年底每一个地市设置一个心理门诊”,这既是基本的数量要求,更是质量要求。只有先确保每个地市有一个优质的心理门诊,然后在此基础上稳步扩大正规心理门诊的数量,比如将每个地市扩大到每个县区,并将这种趋势保持下去,健康、科学的精神与心理领域的医疗生态方能逐步建立。

  精神卫生服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门诊的数量毕竟有限,其服务半径也难以覆盖基层。因此,在心理门诊发挥集中诊疗和技术牵头作用之外,应通过全面普及“12356”热线电话、优先建立精神与心理疾病的双向转诊模式、家庭医生和签约服务团队承担一定心理咨询任务等配套措施一起,为精神与心理问题构建全方位的防治网络。(文字:唐传艳 制图:郝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