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测,重点不在跑3000米还是1000米
2025-03-26 17:09:31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呼吁,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也有3000米跑测试。 在互联网上,大学体测是一个能够让所有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回想起的痛苦话题。之所以他们会感到“痛苦”,是因为一年一次体测中的规定项目包含男子1000米跑和女子800米跑,想要达到及格线非临时抱佛脚能实现的。当一些高校体测项目调整为更长的3000米跑时,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反感了。 现行体测及格标准源于2014年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按照现行标准,男生1000米跑及格线为4分32秒。但一个令人想象不到的现实是,在1989年,这个标准是3分55秒。按理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层面的富足,人们的营养摄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理应加强,跑步能力和耐力理应提升,但为何大学生体测1000米跑的标准却放宽了不少? 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当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的一个形容词——“脆皮大学生”。这是说,当代大学生年纪轻轻,身体毛病却极多,甚至脆弱到“一碰就坏”的地步。这或许是个夸张的表达,但支持取消3000米体测的学生表态多是“跑得我七窍流血”“脆皮大学生垂死挣扎”,他们会担心过度运动而受伤。 基于常理判断,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身体机能是足以支撑他们进行1000米跑或3000米跑,而众多大学生对体测长跑的抵触,实则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体测其实是一种善意的强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热爱运动的习惯。对大学生这个年龄段而言,1000米跑乃至3000米跑,想要及格并非难事,而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动起来。这个夙愿怎样能够更好实现,其实才是3000米引发争议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已不是新鲜事。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本质上和大学生体测的目的如出一辙。 保持运动对人的利好无需赘述。无论是体测选择1000米还是3000米跑,如果年轻人不坚持运动,何种程度都很难达标及格,而如果坚持常规运动,则实现相应标准并非难事。归根结底,任何测试都是为了督促大学生们真正运动起来。 一个可以观照的现象是,当下国内马拉松运动火热,其中青壮年人群占比更多。中国田径协会的官方数据显示,马拉松项目上,男性与女性跑者的年龄分布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在40岁到44岁之间;而半程项目中,分布在35岁到39岁之间的人数最多。 促使相关年龄段人群爱上长跑并坚持长跑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工作生活之后深切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长跑则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体育运动。 因此,当青壮年人群忙着跑步,大学生群体却不愿意跑个1000米,这种现象需要被持续关注。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