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东南舆评 > 正文

“反向春运”,一种“家乡”的再定义

2025-01-26 11:28:38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如今“反向春运”渐成趋势。有通信运营商数据分析指出,2024年春运,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他们来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之所以称为“反向”,是因为这和传统的春运叙事不同(年轻人向“根茎”聚拢,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现在则是长辈去城里寻找年轻人,以年轻人为圆心的团聚。

出现这种趋势,部分原因可能是票不好买。正像前两天有媒体报道,12306称加价抢票是忽悠、噱头,但即便如此仍有8家平台推出加价加速抢票服务。从这也可以看出,多少人正在费尽心力地抢票。

在这个背景下,“反向春运”就成了一种选择,毕竟春节期间前往外来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抢票要容易得多。“反向春运”的背后,难说没有“市场调节”的元素。

当然从更大的视角看,“反向春运”其实是一种“家乡”的再定义。春节是和家乡关联的节日,但现在什么是“家乡”,颇让人难以分辨了。

人们有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家乡,但在城市化的时空背景下,这个家乡开始变得模糊。亲朋故旧如星散水流一般去往不同的地方,家乡的草木楼馆也早已天翻地覆。而且农业社会的乡土连结已经被一种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所取代,人生的坐标,是由高考、求职、落户等等社会整体的安排所圈定的。家乡,对于个人来说,越来越像一种情感寄托,也随着家乡的“发展”变得飘渺,很多人不再围绕着家乡布局人生。

在这个大背景下,家乡的概念不可避免地走向从以地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所谓“人在家在”,即是这个道理。那么“反向春运”也就可以理解了,“返乡”本身的仪式感在变得淡薄,团圆即是返乡,无论在什么地方。

其实今天很多人的身份都变得多元,家乡也变得难以说清。就像对于一位在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的人来说,他的家乡到底在哪呢?他十八岁离开家乡,此后的一切人生记忆都属于“外地”。而当他处于某个节点回望的时候,不知该望向哪个方向。所谓“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所产生的精神离乡,古今皆然。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件好事,这象征着一种社会流动性。就像上文引用的诗句,终究只能诞生在科举出现之后的唐朝。人们有多元的家乡标签,春节也不再只是返乡,这多少意味着,一个人的物理存在空间正在变得宽广。

这两天还有一个新闻,这届年轻人不爱大包小包走亲戚了,很多年轻人返乡也不再肩扛手提着一大堆年货了。确实也很难想象,在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靠人力运输还有多少存在的必要。这和“反向春运”其实是一样的,春节形态已经被社会形态改变了。

每到春节,舆论场上总有很多声音呼吁留住“年味”。可能“年味”唯一的不变,就是它永远在变化——时间倒推百年,彼时又何尝有春运的场景呢?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过年的仪式感正在越来越松弛、从容、无可无不可,这才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社会始终在沿着一条现代的方向行进着,紧绷的、从圆心向外发散的社会结构,在一点点被现代化所溶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