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超30城市减轻多孩家庭购房压力

2022-07-29 10:40:17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放松限购 购房补贴 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超30城市减轻多孩家庭购房压力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释放出了稳定楼市的积极信号。同时,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城市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了相关放松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30座城市对多孩家庭给予了购房支持,出台的楼市新政包括放松限购、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购房补贴等多种方式。分析人士表示,此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多孩家庭的购房压力,从而激发其购房需求。当前,针对多孩家庭的政策优化措施或将成为楼市调控的新趋势。

公积金贷款额提高一二十万元

7月22日,长沙市发布《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业务政策和流程的通知》,将长沙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从60万元提高至70万元。此外,生育三孩的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80万元,职工家庭购买第二套改善性自住房,新政将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购房总价的60%调整为40%。

除了长沙之外,降低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增加最高贷款额度是许多城市针对多孩家庭实施的“松绑”措施。

自2022年1月1日起,宁波市出台新规表示,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满2年,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60万元/户提高至80万元/户。此外,对于拥有多套房家庭,只要名下无贷款可继续申请贷款。

扬州则更加旗帜鲜明地出台了一份名为《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在扬来扬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通知》,将“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放入了新政标题的显著位置。这一通知指出,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申请条件的,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调整至20%。生育二孩、二孩以上(不含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申请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可在扬州市最高贷款限额的基础上分别上浮10万元和20万元。

此外,乐山、绵阳等城市还出台了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补贴政策。

多地放宽限购政策

除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购房补贴外,武汉、成都、南京等省会城市以及东莞、厦门等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针对多孩家庭放宽了限购政策。

5月14日,广东东莞发布楼市新政,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样,南京市也出台新政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提出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可享受相关银行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此外,武汉、杭州、厦门、成都也相继出台针对多孩家庭的放松政策,“多孩家庭可新增一套房”的表述被多次提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各城市在针对多孩家庭放松限购的同时,往往还有其他优惠。例如,南京市多孩家庭同时还可享受相关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允许享受贷款方面的优惠,杭州的三孩家庭在参与摇号时可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等。

严跃进分析,从既有的城市政策演变看,多孩家庭的住房优惠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公租房的优惠政策是第一步;接下来,进入购房补贴阶段。“如今,各地对多孩家庭的优惠政策已经进入了取消限购阶段。”严跃进说,未来结合金融政策,此类家庭或同时可享受更多的贷款利率支持。

促进改善性需求释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30城出台了针对多孩家庭的松绑政策,内容涉及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购房补贴、在限购区可多购买一套房产以及贷款利率优惠等方面。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从出台该项政策城市分布来看,多集中于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更高。

多孩家庭购房利好政策的出台有何意义?陈霄分析表示,多孩家庭的购房需求多为改善性需求,此类政策出台将为促进市场改善性需求释放再加力。能够在满足刚性购房需求的基础上,政策重点逐渐转向改善性群体,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这部分群体大部分为改善性需求。”陈霄说,今年以来多城出台了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政策,可以说是当前及后期松绑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将楼市政策与国家生育水平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的目的。从当前来看,各地松绑政策的措施愈加丰富多样,预计后期政策将会不断完善深化,未来或将有更多城市跟进。(记者 鹿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