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2022-01-07 10:50: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
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超4300万户—— 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回首2021年,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如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展望2022年,如何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接续转换。 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货币政策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18.8万亿元,同比多增4384亿元。11月末M2增速为8.5%,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0.1%,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多措并举保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2021年12月一年期LPR下行5个基点至3.8%。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上浮改为加点确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2021年前11个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54%,为有统计以来新低。 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21年初增加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小微企业融资态势良好 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304万户,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末高出15.6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17.8%,较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11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71.8%,户均贷款余额7620万元。 为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有力促进了稳企业、保就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截至2021年11月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5.1万亿元贷款延期。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6万亿元,取得了明显效果。 此外,围绕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中国人民银行出台12项减费让利的措施,更好支持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截至2021年11月末,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约54.5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超7300万户,其中商业银行减免小微企业开户费用16.2亿元。 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 2022年,为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自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具体来看,一是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金融机构与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按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按季操作,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内嵌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二是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不再实施,支持计划的4000亿元额度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管理,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在现有基础上调增。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可继续以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前两项直达工具已延期两次,此次人民银行采用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接续转换,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记者 徐佩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