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中国制造业何以稳居世界第一

2021-09-22 10:29:38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非常稳固。

不过,“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问题。这有待补短板锻长板,加强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跃升

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其次,体现在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再次,体现为产品竞争力强。目前,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跃升。

中国制造业为何能够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营商环境有利于制造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特别是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势,也充分发挥了我国经济和人口规模大带来的产业配套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较好地统筹协调了国内外资源。

继续增强产业链韧性

“产业门类齐全,企业配套好,将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重要优势。”许召元认为,我国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端环节都具备很强的生产能力,部分高端产品也有较强生产水平,目前短板主要集中在高端环节和基础能力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我国制造业存在短板,一方面表现在供应链关键节点的技术能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表现在工艺精度有待提高,这两个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补链强链”。

怎么补?肖亚庆表示,一方面要推进产业技术再造工程,针对弱项短板比较集中的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如何强?“既要推动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也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隐形冠军”是决定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点。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需要注意培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为产业链中可能被“卡脖子”的某些关键产品、核心技术、重点环节,往往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提供的。

智能制造是突破方向

在智能化技术支撑下,三一集团的生产节奏越来越快,下线一辆泵车的时间为45分钟,从下单到交货只需要20天。借助京东工业品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三一集团实现了工业品物料的数字化统一调度,缩短履约交付周期,让供应链高效运转,确保了高效生产。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3.5%和52.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肖亚庆介绍,一方面,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深度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研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快5G网络部署,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

许召元表示,要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引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聚合裂变,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记者 黄 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