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名医”推荐的特效药居然是压片糖果

2020-11-20 10:27:35 作者:王晓丹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当前,一些犯罪分子,披着“名医”的外衣,通过做广告大肆宣传,推销“特效药”“神药”。而老年人群看病心切,往往会上当受骗。近日,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冒充名医卖“特效药”的案件。

  刊登广告引诱老人上钩

  2017年,一家名为康泽堂的公司在某老年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谎称与中国保健协会等机构合作,打算举办慈善科普公益活动,针对人群为65周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凡来参加活动的即可免费获得血压计、鱼油等。刊登在权威报纸上的这则广告吸引了众多老年人,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就在其中。他们分别拨打了该公司的电话,在电话中对方热情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告知了公益活动的时间地点,于是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按照约定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现场,到了现场发现还有众多同龄人,他们都在讨论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家都很期待这场公益活动。

  四层筛选确定诈骗重点

  活动现场聚集了众多老人,那么被告人是如何选定作案目标的呢?

  据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交代和公司负责人吕某、李某供述,在诈骗成功前,他们要进行四次筛选。通过与老人们电话交谈,李某会大致询问老人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否是离退休人员,是否有子女陪伴等。如果老人情况合适,会告知公益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待老人上门咨询,这就是第一次筛选。等老人们初次来到公司,李某会让老人们填写更为详细的基本信息、退休情况、基本收入、身体状况等。随后吕某会出面和老人们谈话并给予保健品作为礼物,让其等待下一次公益活动。

  然后根据老人填写的信息表进行二次筛选,通知重点客户再次来公司。当老人们第二次来到公司,吕某便通知将举办“名医”讲座,并让老人们再次填写一张“血管测评表”,更为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疾病情况。当老人们第三次来到公司参加“名医”讲座时,吕某、李某会在现场鼓掌烘托气氛,同时也会时刻观察老人们的神情举动,不认真听讲的会被“淘汰”。经过如此层层筛选,最终会有一部分老人被留下,作为他们的诈骗对象,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就在其中。

  压片糖果当特效药卖

  讲座之后,“重点客户”会被单独叫进一个小房间,美其名曰是“名医”一对一病情分析,实则是骗子一对一洗脑推销。“名医”会介绍一款名为“特瑙芯安”的“药物”,宣称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从台湾引进,因“李嘉诚基金会每盒援助1000元”,所以每盒只卖987元。

  其实,这压根不是什么正规的药物,没有保健品和药品的批文号,更过分的是上面标注的竟然是压片糖果。但是因为做足了功课的“名医”正好说中刘先生和翟女士的病情,所以他们分别购买了28盒和14盒“特效药”用来治疗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涉案金额共计4万余元。

  经审查,吕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担任该门店负责人期间,被害人数高达16人,涉案金额30万余元。检察官认为,被告人吕某、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经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吕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被告人李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记者 王晓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