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电子烟“禁售令”下存漏网之鱼?悦刻等电子烟潜藏网络社交平台

2019-11-14 22:26:31 作者:杜刚 秦婧 颜之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杜刚 秦婧 颜之宏)日前,《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下发后,多个电商平台陆续响应通告下架电子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仍然可以在不验证年龄的情况下销售引流购买到电子烟。同时,电子烟网络代理、实体店布局也有兴起之势。受访专家表示,堵住电商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使用电子烟问题,监管部门需从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禁售令”之下仍存漏网之鱼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记者以“电子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天猫、京东、当当、苏宁易购、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已下架此类商品。

  电子烟在线上真的消失了吗?记者以“电子烟”为关键词进行QQ群搜索无结果,但以“悦刻”或“福禄”等电子烟品牌名称为关键词,则会弹出多个几十人至五百人不等的QQ群。此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也成为电子烟销售引流至线下的重要渠道。

  在线下,不同地区的多名烟民也证实,在小商店、烟酒专卖店,甚至学校周边的商铺,都可以买到不同品牌的电子烟。尽管包装上都标明“仅适用于18岁及以上用户”,但在实际销售中很难操作,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可以很容易地购买。

  网络代理、线下布局迎来“良机”?

  实际上,通告一出台,国内电子烟市场的多个品牌公开声明表态,坚决支持并执行电子烟网上禁售决定,全面付诸行动,停止线上平台销售和任何形式的网络广告发布。

  “悦刻、福禄、小野、柚子、电子烟火器ammo批发零售,没有数量要求,给你不一样的价格体验。”各大平台下架后,一名代理商在某电子烟交流QQ群内打出广告。

  “从此微商崛起”类似的言论在不同的电子烟QQ群响起。一名自称悦刻内部人士的网友介绍,除了微商,还可以借助一般商铺销售,或开设小柜台甚至是专卖店,一个15平方米以下的专柜投资约6万元。

  在微博上,一自称小野电子烟的省级总代理介绍,微博微信都可以批发或零售电子烟,特别是大平台被禁止销售后,代理这种方式将成为最重要的出货渠道。这名代理商让有意代理电子烟的网友放心,他所代理的某品牌电子烟已经覆盖1000余家便利店、KTV、奶茶店等商业区域,“不用担心执照问题,烟草局不会查,和卖饮料没区别。39元的零售价,我们这边可以给出25元的批发价。”不论哪个社交平台,当记者咨询购买电子烟时,都未被询问是否成年。

  电子烟管理何去何从

  电子烟一“出生”就受到广泛关注,“新鲜体验”“健康无害”“帮助戒烟”等成为企业的卖点。早在2018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相关通告指出,大部分电子烟的核心消费成分是经提纯的烟碱即尼古丁,尼古丁属于剧毒化学品,未成年人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型,吸入此类雾化物会对肺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烟碱中毒等多种安全风险。

  而且与传统烟草产品不同,电子烟的销售渠道和使用人群有其特殊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在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获得电子烟的途径现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比例占到了45.4%。

  但是,原本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传统烟草侵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未涉及电子烟,这也造成此次通告并未得到社交平台第一时间响应。

  从事电子烟研究的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李雷表示,应尽快出台电子烟的国家标准,进而规范电子烟市场,避免出现有害物质的电子烟,实现质量总体可靠。

  天阳(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紫微等人认为,立法机关和监管部门需对电子烟的法律定义和生产标准进行明确,指导电子烟厂商和经销商有法可依。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在建立对购烟者年龄的识别机制,区别对待成年消费者和未成年人消费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