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村民反映甘肃会宁扶贫大棚荒芜,省扶贫办介入调查

2019-08-29 09:37:59 康佳 来源:新京报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新京报讯(记者 康佳 实习生吴雨晴)甘肃省会宁县的汉家岔镇内的多位村民反映,镇里建设的多座扶贫大棚内无人种植农作物,荒草遍地。今日(8月28日),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大棚因配套设备不齐全或农民自身原因未投入使用。会宁县水务局对此事回复称,因大棚分批建设,尚有部分未通水。新京报记者从一名权威人士处获悉,甘肃省扶贫办已介入调查了解此事。

  汉家岔镇扶贫大棚内杂草正被清理。视频截图

村民反映扶贫大棚被荒废

汉家岔镇内的扶贫大棚集中建设在赵家岔村内,有村民介绍,扶贫大棚有接近两千座。今日(8月28日),杨山村一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村内贫困户此前被分了4座大棚,约两亩。去年8月,不少村民种植了娃娃菜等蔬菜,但因缺水,蔬菜长势都很差甚至旱死。“建的水池里放不下来水,浇不上田,菜长得都不好,根本没法儿卖。”上述村民介绍,因去年失败的种植,今年不少人选择弃种大棚,“大棚没人管,里边长满了荒草。”

杨家岔村的一名村民证实称,确有不少大棚内长满杂草,“至少有几百座棚。”该村民介绍,通常大棚内一年可以种两茬儿(农作物),今年春天他家在大棚里种了土豆,但因只灌溉过一次,长出的土豆很小,无法售卖。“每次去放水,管理的人都说水池没水。我家已经不打算再种了。”他介绍,一些距离灌溉水池较近、地理位置较好的大棚种植农作物长势不错,但距离较远、灌溉较难的地方普遍不好。

据汉家岔镇汉家岔村一名村民提供的多段视频显示,该镇确有多座大棚内不见农作物,荒草遍地。他称,近日有上级领导到现场检查后,大棚内荒草开始被清除。该村民称,扶贫大棚荒芜并非个别现象。据他提供的多段视频显示,会宁县大沟镇袁家沟村等片区的扶贫大棚同样有多座荒芜。

  大沟镇袁家沟片区大棚内荒草遍地。受访者供图

甘肃省扶贫办介入调查

对此,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汉家岔镇内有1272座大棚在今年春天已种植农作物。此外,有部分大棚已建起,但因尚未通水造成荒芜,也有部分村民因技术不成熟耕作失败,弃种大棚。“放水是按照规划的区域一片接一片放的,有的村民破坏放水安排,先紧着自家的大棚,导致一些人用不上水。”他说。

会宁县水务局就此事回应,按照大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第一批搭成大棚1272座,2019年4月底已通水,种植70棚辣椒,其余大棚种植早熟马铃薯;第二批搭成大棚128座,2019年6月份通水,7月份种植水果西红柿;第三批搭建大棚141座,6月下旬通水;第四批计划搭建大棚131座,目前完成101座,正在搭建30座,未通水,所有供水工程管材已到现场,待大棚搭建完成后及时安装管道并供水。会宁县水务局表示,按计划要在赵家岔村建设大棚2000座。

新京报记者从一名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甘肃省扶贫办已介入调查了解此事。

新京报记者 康佳 实习生 吴雨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