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焦点 > 正文

揭秘馒头包子店“甜蜜香蕉” 用甜蜜素替代糖

2018-08-01 10:44:31 谢充灵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揭秘馒头包子店“甜蜜香蕉” 用甜蜜素替代糖

  福州市场上卖红糖馒头、包子的店越来越多。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谢充灵 文/摄

上月底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餐饮环节检测发现11批次馒头、包子等面制品违规添加甜蜜素。其实,今年初以来浙江、海口、漳州等地都出现过馒头、包子中违规添加甜蜜素的情况。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法商家违规生产主要是受利益驱使,加糖生产面制品比加甜蜜素的成本高十几倍,用甜蜜素替代糖,一家包子、馒头店每年可多赚上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用甜蜜素生产的馒头、包子,消费者凭感观较难辨别,但只要甜蜜素用量不超标,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

违规包子、馒头店

一年能多赚万余元

记者走访时注意到,福州街头销售馒头、包子的小店越来越多,其中有些是专卖店,也有不少便利店。通常专卖店销售的面制品多达几十种,便利店的只有十种左右,产品单价在1元至2.5元之间。

福州一家包点配送企业的负责人叶女士说,以前福州市民的早餐主要从便民早餐车购买,早餐车的生产企业操作比较规范。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变化,销售包点的商店越来越多,产品来源也已多样化,其中很多连锁店包括便利店的包点都由大型生产企业配送,也有些可能来自小作坊,还有不少个体店自己生产。

记者走访的福州各包点店的销售人员都表示,曾听说过有些商家用甜蜜素代替白糖来生产馒头、包子等,但自己不会这么做,来买自己产品的都是周边社区的老顾客,大家互相信任,所以店里馒头、包子的销量也比较稳定,没必要违规生产。

“通常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不会违规操作,但很多中小型企业就不好说了。”鼓楼一家包点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林先生表示,大型企业都知道生产包点的相关规定,而有些小作坊可能存在不懂规定甚至有意违规生产的情况,现在店租、人工等成本很高,对一些小店来说,成本降低一点利润就能增加一点。

记者注意到,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公开销售的,多数每公斤卖20元左右。不少商家称,甜蜜素的甜度是糖的50倍,也就是说1公斤甜蜜素相当于50公斤的糖,在生产食品时只要放一点点就非常甜了。

林先生说,用糖生产馒头、包子的成本比用甜蜜素高很多,正常情况下,一袋25公斤的面粉可生产出420个90克的馒头,需要用糖2.5公斤,现在白糖每公斤价格7.3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生产1000个馒头就要用43元左右的白糖。如果使用甜蜜素生产1000个馒头,只需要两三元的甜蜜素。像他们企业一年要生产几千万个包点,如果都使用甜蜜素,一年可多赚几十万元。而对包子、馒头店来说,如一天能卖1000个包点,一个月就可多赚1000多元,一年能多赚万余元。

凭感观较难辨别

不超标对人体无害

根据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的信息,甜蜜素是一种无营养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学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可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甜蜜素可以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饮料、配制酒等19类食品中。包子、馒头、花卷等属于“发酵面制品”,不属于可以添加甜蜜素的食品范围。一般只要甜蜜素用量不超标,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如果甜蜜素摄入过量将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加明显。

福州一些包点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说,从消费者角度看,凭感观去辨别馒头、包子是否使用了甜蜜素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专业人士或经常吃馒头、包子的市民来说,吃的过程中可能可以感觉出来,比如用糖生产的馒头、包子入口后可以直接感觉到甜味,而吃放了甜蜜素的馒头、包子,这种反应会慢一些。当然,准确的情况只能通过相关设备来检测。

市民对甜蜜素也不用过于担心,根据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去年福州六区七县餐饮环节共监督抽检9116批次,其中安排对餐饮环节自制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的抽检批次数为630批次,不合格率仅0.58%;今年初以来该局进一步加大对超范围使用甜蜜素的监督检查,如有发现超范围使用甜蜜素,将依照《食品安全法》予以立案查处。消费者如发现商家违规添加甜蜜素,可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进行投诉举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