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新媒体观察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App,靠谱有多少?

2018-07-17 15:37:49 王 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钟顺钦   我来说两句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一些公司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将填报志愿App(手机客户端)产品推入市场。只要输入高考地区、预估分及目标地区,轻轻一点就能给出可冲刺、稳妥和保底三种志愿学校推荐。这么神奇的App靠谱吗?

志愿服务市场大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输入“高考志愿”,各类高考志愿填报App都有着不错的下载量及评分。“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君”“求学宝”等均有五星级推荐。“同样的分数,上更好的大学”“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等宣传标语吸引眼球。

高考志愿填报类App的兴起有其市场需求。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到975万人,而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学校信息量大,查询难,考生对专业设置了解不足,面对众多高校和专业,如何填报志愿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困惑。有业内专家预测,高考招生将催生出6000亿的市场规模,这也让高考志愿服务成为一大“吸金”市场。

“软件能够提供所有学校几乎所有的信息,在这个软件上就可以了解到你想知道的学校、专业、就业、薪酬、读研、出国甚至课程设置,现在太方便了!”一位用户这样评价某款高考志愿填报类App。

同时,也有家长反映,他们下载了高考志愿填报类App,花了钱,却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联系不到咨询的人,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事后维权比较难。

许多App里面含有性格测试、智能填报、查找大学、专业录取详情、专家一对一等服务。如果想使用更深入的分析服务,几乎都需要收费,一般是10多元至近百元不等。

行业发展待优化

志愿填报类App作为一种备受争议的高考志愿填报工具,其实并非新生事物。在2017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就有媒体对此进行过汇总:保持持续更新并正常维护运营,并有一定数据量的App有13款之众。还有业内公司对各类App进行了测评,从使用性能是否稳定、功能设计是否便利、信息更新是否及时等角度,对市场上最常见的志愿填报类APP进行了对比,并向用户作出推荐。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这类App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收费规则不明晰,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难以保障,准入门槛低引发内容同质化。

据某高考志愿填报类App工作人员透露,很多用户由于不熟悉使用规则或者出于好奇,才导致不清不楚进行了消费。当然,这些都是赚的小钱,大头还是帮考生报志愿,少的数百元近千元,多的上万元不等。同时有行业人士透露,一些App“背”靠强大的数据库,具有先天优势,还有一些App也存在与招生办、培训公司合作的现象,所以一些搜索结果的客观性有待商榷。

业内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设备“指导”,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现象和技术应用,既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因技术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市场驱动,层出不穷的产品能否保障真实有效,值得引起重视。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高考志愿填报类工具一定会得到持续发展和优化。各类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随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得到不断提升。而那些行业乱象,也许只是这个行业竞争必不可少的“调剂”而已。

填报常识不可少

“互联网 ”时代下,大数据与不少行业都“擦出火花”。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翻书等“土办法”,借助大数据的各类咨询服务,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开启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对待此类新生事物,有人一无所知,有人勇于尝鲜,有人受挫吐槽,也有人冷静反思。

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往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行业还不是特别规范,也有虚假宣传的情况存在,考生和家长需要对高考录取的规则、志愿填报的常识有所了解。他提醒消费者,专家可以告诉家长和考生的,只是根据往年录取分数和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如何组合填报志愿会有更高的录取几率。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兴趣进行选择,数据、专家认为好的,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导师梅金锁也建议,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本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所匹配的职业,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适合的专业的特点。家长和考生要充分了解目标专业的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面临的考验等种种问题,确定自己是否适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