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8-01-18 15:53: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和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

慕课作为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

关于慕课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文件。2015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慕课建设要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加强应用共享,加强规范建设。2016年6月,印发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2016年9月,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2017年,启动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

据了解,我国的慕课建设从起步开始就体现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明确了四条推进思路。首先是要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其次是要多模式建设与应用。第三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第四是建设和管理两手抓,在大力度推进建设的同时,也要求地方和高校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地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和课程的安全。

吴岩在发言中表示,我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慕课数量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

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取得骄人成绩的基础上,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490门精品课程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

据吴岩介绍,未来,慕课建设将紧紧围绕两个支点,即“提高质量、推进公平”,这是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两个最基本的支点。同时,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为重要手段,来服务于三个“一流”(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目标。他表示,将建设两个“一万门”精品课程,到2020年,教育部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再认定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合计推出1万门国家级的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的精品课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在本次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出席并发言,多角度介绍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相关情况。

北京大学是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中积极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在发言中表示:“迄今,北大已经开出了100多门慕课,吸引了几百万学习者。东西部课程联盟汇集了上百所大学的优秀资源,向上千所大学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累计惠及上千万学生,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西部12省市自治区。”

据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有135门MOOC在建设中,已上线69门,此次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战德臣教授在发言中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归纳出他眼中用MOOC推动教学改革之路带来的深刻改变,他认为:慕课是推动大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网络课堂+翻转课堂”是解决实体课堂系列矛盾的重要手段,MOOC+SPOCs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建设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代表9家平台建设单位,分享了认识和体会。他表示:“今后爱课程等平台将继续做好课程质量把关、编辑加工、上线运行和服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应用,特别是要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科学的运行服务体系、精准的大数据支撑体系、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上下功夫,为在线开放课程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