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解读:舆论对集体健身活动真的不够宽容?

2017-07-18 10:12:22 齐思慧 樊向宇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舆论对集体健身活动真的不够宽容?

一、事件回顾

7月8日5时22分许,山东临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出租车与正在公路上晨练的健跑队碰撞,致一亡两伤。随即,舆论针对事故的归因及责任判定展开激烈讨论,老年“暴走团”也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折射社会治理、规则意识、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截至7月14日10时,相关报道及评论多达9300多篇,网络媒体和“三微一端”较为活跃,数万网民参与讨论。

二、舆情传播路线

舆情初期:“三微一端”成为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事故发生于7月8日(周六),7月10日(周一)才进入媒体报道高峰,出现集中推送,8、9两日几乎处于“报道真空”。7月9日16时50分,@临沂交警直属二大队在官方微博发布【临沂兰山区“7·8”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称出租车驾驶人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刑拘,事故正在调查中,但并未提及“暴走团”是否需要承担责任。18时18分,@临沂交警直属二大队继续在该条微博的评论区表态,“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如有结果将第一时间给大家回复”,获得网民点赞。

舆情爆发:7月10日起,媒体报道开始呈井喷之势。猫扑、中青网等16时35分许陆续发布视频还原事发过程,随即人民日报、新京报等纷纷在“三微一端”推送相关报道,为次日舆论关注度的再度增长埋下伏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商业媒体在信息推送的过程中不乏“标题党”,着重突出“女司机”等字眼。7月11日,媒体报道总量仍呈上升趋势,时评聚焦规则意识以及政府治理智慧。与此同时,临沂交警在接受中新网的采访时指出,“健跑队与出租车司机均存在违法行为”,获得网民认可。

舆情高涨:12日以来,由该事故引发的话题愈发呈多元化趋势。有关“路权”的讨论、责任的判定、法治意识、执法不严、城市建设和规划等专业性评论成为舆论场主要议题。而被撞“暴走团”队长有关“社会对老年人不够宽容”的言论,则引发了新一轮舆论热潮,网友普遍认为“宽容不等于纵容”,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

舆情回落:14日开始,媒体相关报道和评论呈回落态势。各方争论由于专家、意见领袖的介入而逐渐平息。事件的完全“降温”还需临沂交警或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最终通报。

  (n=100)

三、舆论反馈走向:相关议题不断纵深

规则意识:不懂法律VS侥幸心理

“暴走团”于2010年起进入公众视线,初衷是半自助式旅行互助组织,主要活动成员为80、90后青年群体。今天的“暴走团”,参与人群无疑变得更加广泛,参与目的和活动组织变得更加复杂多元。本次事故使得老年“暴走团”被舆论推到“镁光灯”下,引发多重讨论,其中最为激烈的论点,就是“规则意识”。据报道,本次事故后,“暴走团”组织者及会员指出之前是在绿化带跑,近期绿化带封闭施工才走上机动车道,如果未封闭则不会有危险。针对记者“有没有想过在机动车道上跑步有一定危险,是压根没想过,还是存在一定侥幸心理”的提问,“暴走团”成员回答称“压根没想过”。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不可否认“暴走团”违法违规的事实。12日,《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很多人认为暴走团咎由自取,其实,错的不是暴走,而是暴走欠缺规则意识。”《法制日报》对话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指出“晨跑团人员或者其组织者有一定的过错”。

城市规划:全民健身VS场地不足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全民健身热潮与健身用地欠缺的矛盾不断凸显,广场舞大爷大妈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马路上跑步等一系列问题的升级,足见体育场馆稀缺的事实,但场馆的缺失不能成为违规的理由。事态发展至今,相关政府部门少有对这一问题的官方说明和解决方案,然而“暴走团被撞”的发生,本身就是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警钟长鸣。城市管理者应该也必须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有健身用地短缺的问题。12日,央广时评认为,体育场馆不足源自城市发展留下的“旧账”,解决问题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魄力,政府部门既要下定决心,还要开动脑筋,更可引用共享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健身需求。《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指出,需要尽早确立灵活有序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的时空分配原则,这是现代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