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社交媒体上的“舆情”标签与词频走势

2017-07-14 10:13:39 卢永春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阅读提示:舆情,作为近几年兴起的词汇,被各方高频度引用。过去一年,有19份国务院文件提到“舆情”相关内容。前不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专门提到,“起草的舆情信息要客观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和关切重点”“建立政务舆情回应协同机制,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发布回应信息”等。在社交媒体平台,“舆情”一词也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关注,成为网络问政的常用词汇,截至7月10日,“舆情”新浪词频达到925万条。

进入2017年,国内舆情态势整体平稳。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相比于2016年同期密集爆发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魏则西事件、雷洋案等公共热点,今年的网络舆论场略显得“平缓”,网民情绪相对平稳。不过,“舆情”词频走势同比前两年却略有上升,单日最高提及量峰值从2015年的1.08万条,涨至2016年的2.0659万条、2017年的3.5605万条。这一方面说明网民使用“舆情”词组的频率不断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舆情”词组的使用与舆情事件爆发的频度与烈度不一定构成正比例关系。

在微博平台,今年上半年“舆情”词组走势大致涌现三波高峰。第一波发生在3月14日,即“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舆论高度聚焦消费者权益与央视“3?15”晚会,当日微博词频迅速冲顶达到2.1万条。第二波传播高峰出现在4月6日,四川泸县太伏中学生死亡事件正处在风口浪尖,当日“舆情”词频量超过3万条,@中国新闻网发布《四川泸县中学生死亡案,当地政府在紧张什么?》一文,引发大量转发,文章阅读量超过102万次,助推“舆情”词组升温。最近一次峰值则发生在6月24日前后,“舆情”单日词频量接近4万条,新闻导火索是“男乒退赛事件”,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发海外内的广泛关注。

在微信平台,今年上半年共有11万篇微信文章出现“舆情”词组。从传播热度来看,提及“舆情”词组的文章点击率都不算高。点击量最高的是自媒体文章《剑指货币政策才是辱母杀人舆情炒作背后的目标!》,该文围绕于欢案展开解读,阅读量超过10万。其次是@共青团中央发布的《舆情观察:张敬轩相关言论梳理》,阅读量达到3.6万。此外,@人民日报评论《数读舆情:70后关注“奖金”,80后聚焦“全家福”,90后还在“抢红包”》、@最高人民法院《热点案件引发舆情怎么办?一级大法官说,个案审判综合考量天理国法人情》等文章阅读量也较高,传播高峰集中在公共热点讨论周期。

“舆情”一词不仅被网民用于舆情事件讨论,还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职业生活。从用户账号来看,标签说明包含“舆情”字眼的认证机构微博数达到385家,整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一是舆情研究专业机构,这些机构长期从事并发布舆情研究成果,与舆情领域直接相关,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政法网络舆情、@艾利艾智库等,其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标签包括“舆论危机处置”“网络舆论研究”等;第二类是政务新媒体账号,是网络舆情处置的主要公共机构,如@廉洁晋城标签包括“网络对话”“舆情收集”“微博反腐”,@清远廉博标签包括“舆情热点”“网络问政”等;第三类是一些媒体网站,如@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中国警察网等;第四类是市场化公司,这类数量最多、参差不齐,包括一些公关策划公司也举着“舆情”的牌号进行活动。

微博个体用户方面,截至目前共有700多人贴上“舆情”标签。其中个人认证用户贴上“舆情”标签相对较少,不足200人,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舆情研究机构。一些人员也在微博平台开设舆情专栏话题,如自媒体人开设#每日舆情头条#、#舆情在线播报#等微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8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方面,具有“舆情”标识的账号共计194家,其中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众号活跃度最高,发布各类文章1500余篇,总阅读量超过150万人次。整体来看,“舆情”标签使用相对局限于行业内人士与机构,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舆情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