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延庆二中学生受辱事件如何应对痛心的舆论

2017-07-03 10:53:3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6月24日晚,有网民曝光了北京市延庆二中一段视频。在1分30余秒的视频中,一位身穿校服的少年被逼站在厕所角落,受尽侮辱。拍摄者还不时飙出脏话,并手持棍棒敲打受害者。截至6月29日17时,有关延庆二中学生受辱事件的网络新闻达2947篇,报刊文章29篇,论坛帖文329条。新浪微博话题#延庆二中霸凌事件#引发网民阅读4121.1万次,讨论3.8万条。

一、舆情发展

脉络舆情产生:6月24日23时左右,一段北京延庆二中一学生在厕所被逼捡食粪便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内容性质恶劣,随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舆情发展:6月25日,延庆警方会同区教委启动调查核实工作,涉事学校也表示已经请专业教师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同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痛心和震惊,并启动问责机制。随后延庆第二中学决定,对7名涉事学生分别给予留校察看和记过、严重警告处分,并对其家长进行警示谈话。

舆情高涨:有媒体注意到,截至25日23时许,受辱视频仍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而画面中的受害初中生,脸部依然未进行任何遮盖处理,有网民还在网上曝光了施暴学生的姓名和班级,这令舆论不满。

6月26日,延庆警方发布情况通报:7名涉案学生构成寻衅滋事违法行为,其中5人被给予行政拘留并处罚款处罚,因属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两人因不满14周岁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通报中还指出,被侵害人此前曾遭到涉案学生索要钱财累计100余元和伤害身体等欺凌,经鉴定,受轻微伤。

舆情持续:

延庆区教委在全区教育系统内通报事件调查详细情况,开展反校园欺凌专项行动。微博平台上,疑似受害学生家长发布的微博被大量转载,其中写道“施暴者身背处分回到了学校。可是受伤害的孩子呢,他还会回去吗?”并配有孩子受伤照片,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二、网民观点倾向性

反思校园暴力为何屡禁不止(41%)

@大雨小鱼:每每看到校园暴力的案件都很痛心,作为一名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如何遏制校园暴力,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反思。

同情被施暴学生(33%)

@一个想变成胖子:校园暴力一定要重视,受辱学生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转载,也给其心理的确留下难以痊愈的创伤。

@12:如此恶劣的行径,学校仅仅只是给予警告处分,是不是有点太轻了,心疼被欺凌的孩子。

对学生教育应该多管齐下(17%)

@奢华过眼:这件事情中,学校老师和施暴学生家长都有责任,对其教育应放在平时。

三、舆情反馈

校园欺凌频发,问题究竟出在哪?到底该如何防治?中国网发表评论认为,第一,预防的缺失。学校管理疏松,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的宣传也缺位,从而导致了校园霸凌预防的缺失。第二,一些学校没有将遏制校园欺凌放在重要地位。虽然一直在进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很多情况下,一些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而是延续之前唯分数论的老路,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素质低下。

用法律的温度抚慰受伤的心。@长安剑站在专业角度对此事进行评析,认为不执行处罚或者不处罚也是有分量的否定性法律评价。构成寻衅滋事是对几名学生行为的法律定性,以法律的名义告诉这几个学生你错了,其强度远远胜过老师家长的说教。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豁免这几个学生的处罚,但受害者及其监护人依然可以拿起民法的武器,以人格尊严和人身健康被侵犯向施虐者及其监护人提起侵权之诉,求得经济赔偿以及对施虐者的震慑。这就是法律的温度,这也是法律的力量——当不能求诸惩戒时,还有严密的体系捍卫不容侵犯的权利。愿每一个对公平正义的向往都得到理解,愿法律神圣的尊严得到尊重,愿校园重归净土。

四、舆情观察

逼迫学生捡食粪便,受害学生的人格遭到了极大侮辱,事件恶劣程度令舆论哗然。

从事后的舆情处置来看,区教委、涉事学校的反应不可谓不及时——及时展开调查,启动问责机制,安抚受害学生。警方迅速查明真相,依法依规对涉事学生进行了处理。但一系列处置工作完成后,相关舆情远未平息。

首先,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受辱视频发布近24小时后,仍在广泛传播,引发网民不满。有舆论认为,受害学生信息的大量曝光,对其造成了二次伤害。

另外,对于网民人肉施暴学生信息的行为,也应该及时制止。其次,“法律责任的低龄化”观点再被提及。尤其是在舆情持续阶段,疑似受害学生家长对处罚不满的博文,激起不少法律界人士呼吁“法律责任的低龄化”。但也应看到,激烈的民意不是处罚的根据,法律本身才是行为的准则,是执法的依据。应对方要及时就引发公众疑虑之处,尤其是涉及到法律层面的专业问题,进行详尽解答。

最后,由单一事例引发的社会问题讨论,也是促使该舆情不断发酵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公众的质疑也有其合理性,对暴力行为不齿,对受害学生给予极大同情,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建议涉事主体主动搜集、分析网民意见,换位思考,尊重网民的情感表达。

欺凌是校园舆情中最棘手、最具传播力的事件,不时裹挟着“痛心”的民意。如何定性校园欺凌,如何妥善解决学生矛盾,除了舆情应对的“惯有动作”外,更要多一份人情味、多一份责任感。对于教育者来说,惩罚不是全部目的。有时,欺凌者也是欺凌现象的受害者。反思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弄清楚失范学生动机和深层次原因,并不断改进学校的防校园欺凌工作,更是教育者的责任。

此外,学校不应当是校园欺凌事件的惟一埋单者,正如一些网民认为的那样,监护人的责任也不应该被忽视。遏制欺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甚至法律、制度等共同参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