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比报与纸消失更可怕的,是新闻的陨落? 最近有两条关于媒体的信息走红,一是报“死”还是纸“死”的争论,二是流行的“刚刚体”。这些都显现出当下传统媒体的矛盾心理。想保持传统媒体时代庙堂之高的傲娇,又有渴望大众关注而不得放低身段的江湖诉求,传统媒体人的焦虑由此可见一斑。其实,更令人担忧的是,不管报与纸如何变化,我们心目中的新闻还存在吗? 正在死去的究竟是什么? 每隔一段时间,有关传统媒体退隐江湖的传言就会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似乎报纸“死期”已定,走向衰落而一路挽歌。有关报纸“死期”的最经典论调莫过于“2044之说”。这个说法,源自2005年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信心分布图的分析,他预测: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的分析,他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零。于是便有了2044年报纸将消失的论调。 国内最早引发对报业未来担心的是2005年《京华时报》吴海民提出的著名的“报业拐点论”。随后,每有报纸关张,唱衰报纸的论调都会被再次翻炒。 有一种观点认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夏炎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认为,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另一种观点认为,死的是报,活的是纸。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国权认为,死的是报,这里的报是指报社,或者说是作为个体的单位,纸指的是报纸这种媒介形态。他认为,死的只可能是那些不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市场触觉迟钝,转型不成功的报社。而报纸,则由于拥有一些特质,如:随性、最让人轻松;权威,让人觉得可靠;筛选,让人节约时间,等等,在未来的传媒市场中仍然有着很大需求。 当然,也有很多人力挺报纸的生命力。虽然国内报业哀鸿遍野,但是依然有一些报纸逆势上扬,积极相时而动,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抓住行业发展的脉动,披荆斩棘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