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隐私面单普及率不到20% 防个人信息“裸奔”还在路上

2017-06-19 17:24:18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隐私面单普及率不到20%,防个人信息“裸奔”还在路上

不少人最近在朋友圈“吐槽”,称收到快递时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又在快递单上“裸奔”。而今年以来,一些快递企业已经开始实施“隐私面单”——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等信息做加密处理。这种俗称的“隐私面单”到底用得怎么样了?记者对此作了调查。

回顾:快递企业积极推动隐私面单

近年来,写满了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邮政管理部门会定期召集企业集中销毁快递面单,网上也随处可见防面单信息泄露的招数,包括用剪刀裁剪、用修正液覆盖、用花露水稀释字体等。

为帮助消费者减少个人信息“裸奔”的忧虑,隐私面单应运而生,成为诸多快递企业的选择。

京东去年就推出“微笑面单”,在包裹生成时,用技术手段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只显示姓)和手机号(中间四位隐藏)信息,以萌萌的笑脸代替,以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

圆通速递今年1月推出“隐形面单”,实现对用户手机号、姓名和地址等信息的加密处理。“尽管面单上不显示用户的完整手机号码,但快递员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APP,直接拨号至收件人,安全高效地联系用户。”圆通速递研发中心高级总监谭书华说。

阿里旗下物流数据平台菜鸟网络,今年5月中旬联手EMS、百世快递、中通快递、申通快递等,共同推动使用“隐私面单”,将面单上用户电话号码的中间四位用符号*代替。而快递巨头顺丰,也在5月宣布试点新版“丰密面单”。除隐藏姓名、电话等敏感字段,客户的地址信息也用编码代替。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国邮智库专家邵钟林说,隐私面单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也不强制要求使用。快递企业自发探索隐私面单,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体现了行业的进步。

调查:两大因素导致普及率不高

尽管看上去不错,但隐私面单的普及率非常有限。

记者在北京一家单位的收发室内,看到大约25件快递,其中有8件属于隐私面单。有的集中,有的则分散。比如,一堆9件里一件隐私面单都没有,另一堆12件里有7件是隐私面单。在上海一家单位的收发室里,14件快递里没有一件使用隐私面单。

“个人估计,隐私面单目前的普及率不到20%。”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

普及率为何不高?技术推广是一大因素。菜鸟方面表示,目前的隐私面单依托于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网购用户能否收到贴有隐私面单的快递,取决于商家是否安装云打印组件。

一家电商平台职员告诉记者,在面单个人信息被隐藏的情况下,配送员依赖于平台自主研发的APP联系用户。6月进入销售旺季后,为保证用户尽快收到心仪商品,引入大量众包运力进行配送。众包的配送员无法登陆和使用专有APP,因此暂停了隐私面单的使用。

除了技术推广,快递员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制约了隐私面单的普及。

邵钟林分析,对于快递员来说,原来照着快递单就能联系用户。使用隐私面单后,先要用手持终端扫一扫,然后在APP里查询用户信息,这有可能增加快递员的工作量。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大量的快递是被送到单位和大楼的收发室,以及小区的物流驿站。“快递多的时候,面单信息又不是很全,找起来就比较麻烦。碰到同姓的情况,有时候傻傻分不清楚。”上海的潘先生说。

专家:防信息泄露得着力抓好源头

隐私面单的使用,固然减少了信息泄露的概率。但其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不少人认为,不能忽略,也不能高估。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说:“真的信息泄露,有几起是靠人对着快递单一张张抄的?那样成本也太高了。更多的情况,都是在系统内部被上万条地被买卖的。”

徐勇也认为,隐私面单这种技术国外早就有,比如在美国,主要是少数大客户用,面单上就是一个二维码,个人用户则用得不多。他认为,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必须从源头的电商商家抓起。快递公司也要肩负起责任,对后台数据库实行严格管理。

事实上,对于贩卖个人信息,法规之网正越织越密。根据最高法、最高检最新发布的司法解释,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解释分别设置了“五十条以上”“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的入罪标准,对侵犯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行业自律也在加强。比如,多家快递企业共同建设的快递业征信管理系统,已纳入了约3万人的信用信息。如果再发生快递员监守自盗、泄露和贩卖客户信息,将会进入“黑名单”,在行业内就难以立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