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点赞,累不累? 点赞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2017-05-26 11:22:21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不点赞行不行? “真正可靠的社交关系,不是一个点赞就能维系的,也不是没给点赞就能拆散的”。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点赞不应该成为人际交往的负担甚至“情感绑架” “我现在基本上不点赞,感觉患了‘点赞恐惧症’。有一次,我微信的‘发现’按钮上出现了100多个未读消息提醒,吓我一大跳,实在是被频繁跳出的点赞通知弄怕了。”北京海淀某中学教师朱淑群说,点赞能表达个人情感,加强联系,但过度点赞、无节制地点赞,会让人耗神费力、心思不定。 被点赞太多受不了,太少又觉得不舒服。在深圳某外贸公司工作的王芳婷说:“我发的朋友圈很少被点赞,即便是我精心挑选的名言警句,或者精心修饰的生活照,好友都不点赞。难不成他们真不把我当朋友?”王芳婷很郁闷。 杜骏飞认为,别人给你点赞,表达的是认同,但若希望每条信息都被点赞,未免要求过高,“点赞是一种正向激励,有时候对方不点赞,并不意味着不认同你的状态。” 在北京工业大学做辅导员的张芮,从未在朋友圈点赞过,即便是对父母、领导、同事的微信状态,她也“惜赞如金”。问及原因,张芮表示:“我实在找不出点赞的动力,那些萍水相逢的普通朋友,不缺我这一份关注;至亲密友晒在朋友圈的很多事,我都是知晓者、参与者,不需要再去点赞。” “与其在虚拟社交网络秀一万个关注,不如现实中一个真切、及时的去电问候来得实在。”张芮说,现代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很多人都有透过点赞或索赞证明自己社交能力的渴望,但一味追求扩大交际圈反而会导致社交焦虑症,所以她自己更愿意守住一种顺其自然的处世方式。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甘春梅认为,社会支持、情感愉悦和自我呈现是点赞的三大动机,“真正的良性社交关系,不是一个点赞就能维系的,也不是一个不点赞就能拆散的。” 江西某县基层科员刘世红去年6月去省城借调期间,认识了一些在省直机关工作的“老表”,加了微信后,他经常给这些人的朋友圈点赞,几乎条条不落,“说实话,我点赞更多是为了刷存在感,希望他们能看到我的关注,记得我这个人。至于说我理解或认同他们的所言所想,这个倒不一定。” 去年底,刘世红单位加班多,每天连轴转,朋友圈根本顾不上,前后将近一个月都没点过赞。“刚开始我担心,由于长时间没给在省城工作的老乡们点赞,关系会变得生疏,但过年聚会时再碰到他们,发现对方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对是否被我点过赞,压根就不在乎。这时,我才意识到,总在线上盲目点赞意义不大,关键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份实诚与自信。” 杜骏飞认为,不是所有的点赞都是对你的支持,也不是所有的不点赞都是对你的忽视。对点赞者与被点赞者来说,内心都应真挚、朴素、有定力。 刘聪慧说,科技的本质是让人生活得更简单、更方便,微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如果点赞背离了初衷,成为人际交往的负担与麻烦,甚至变成“情感绑架”,那这个赞,还是少点甚至不点为好。(本报记者 齐志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