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国内媒体推出"一带一路"之歌 走红网络成新"神曲"

2017-05-22 17:37: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一带一路”之歌成为新“神曲”

  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之歌》画面活泼好看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来make friends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make some fun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make money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来跳舞”

近来,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一首“超燃神曲”网络走红。这首听起来“正经又魔性”的“神曲”,正是人民日报推出的《“一带一路”之歌》。

同期,新华社、中新社两大通讯社也各自发布了“神曲”,用不同的曲风歌唱“一带一路”,把政策传播与民众生活完美结合起来。

别出心裁搞创作

“嘿我不是孙悟空,翻个筋斗有神功,我是你的唐三藏,相信行走的力量……”中新社发布的《“一带一路”之歌》,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孙悟空和唐三藏代入,用简单好玩的方式,向海内外听众说明“一带一路”是什么。

中新社政文部时政记者梁晓辉,负责歌曲的整体思路,用活泼生动的形式宣传政策概念,这是中新社的第一次尝试,也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我们从2月份就开始酝酿,特意成立‘百万庄创意小组’,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将歌词定位确定在‘一带一路’历史但又新潮的观感上。”梁晓辉对本报记者介绍,多年做乐评和唱片企划的经验告诉他,想让听众喜欢,这首歌一定要“好玩儿又好懂”。

在歌曲短片中,一对父女被歌声所吸引,穿梭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验交通、贸易等诸多方面的便利,孙悟空、唐三藏、张骞、郑和等古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人物,与新时期“一带一路”上的班列、港口大桥、护照签证等意象出现在短片中,进而共同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相通之处。

“我们希望通过一首歌,把‘一带一路’倡议向国内民众介绍清楚,体现‘一带一路’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同时,使用双语创作,希望海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梁晓辉说,“‘一带一路’既要让国人听得懂,也要让国外受众听得进。歌曲中使用了‘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这样的英语谚语,拉近与世界听众的距离,向海外释放善意。”

新华社的“神曲”创作同样别出心裁。除了形式创新,新华社还邀请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江一燕倾情演唱,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江一燕说,在半个月前,新华社找到她,希望她演唱这首歌。她看到这首歌后特别喜欢。她坦诚地说,此类歌她没唱过,为了演唱好这首歌,她认真向他人请教,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这首歌的创作中。

各有千秋获好评

3首“神曲”有着非常相似的风格:动画、中英文歌词以及丰富的中国传统和外国友人元素,用年轻化国际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大家的关注。而3首“神曲”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用不同表达方式“抓住”了听众的耳朵。

人民日报的《“一带一路”之歌》通过活泼有趣的说唱对白,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进行解答,旋律简单、轻快又朗朗上口,有着当前年轻人喜爱的风格取向。同时,短片应用当下非常流行的扁平化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新华社的《Let’s go Belt and Road》,采用京剧加念白的形式,是一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歌曲。这个看上去有些颠覆和混搭风格的短片,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告诉听众什么是“一带一路”。

而中新社的《“一带一路”之歌》,选择了不常见的“双副歌”形式。其中“找朋友”副歌旋律在极大程度上唤起听众的亲切感,歌词通过“找朋友”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诠释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3首“神曲”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评。甚至有网友对3首“神曲”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对“神曲”进行了解读。

有网友认为,新华社版本突出中国元素,动感足,充满能量;人民日报版本用“make friends、make some fun、make money”3个“make”解读“一带一路”的意义,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中新社的版本好玩好懂,更有代入感。

“国际范,中国风!”网友“天道酬勤”感叹道;“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时尚范儿。”网友“舰舰”这样评论;而网友“扬帆远航”的评论代表了大多数听众的心声:“3首神曲各有千秋,都喜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