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排行榜 > 正文

福建省一周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2.27-3.5)

2017-03-08 10:16: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宝琴   我来说两句

序号

事件

1

福建省将以五级架构全面推行河长制

2

福建: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一次性最高奖30万元

3

教育部放宽小学入学年龄 省教育厅:暂无法回应

4

厦门重启保障性商品房 销售价格原则上比市面价优惠55%

5

福州发出首批“网约车驾照” 考试内容首次曝光

6

晋江市子江中学学生被禁穿进口鞋,校方:试点看防攀比效果

7

福建景区将设旅游警察 打造清新福建“放心游”

8

汽车票实名制施行 购买省际、市际车票需出示身份证

9

共享单车押金如何监管 平台:押金不挪用

10

福州钱塘小学学区房 41平米卖300万?

2017年2月27日至3月5日涉闽舆情排行榜

一、 本周政策速览

①福建出台《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推行河长制,构建更为全面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②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确定实施2017年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扩大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提升我省城乡环境面貌;通过《2017年投资工程包实施方案》,在提升拓展去年20个工程包基础上,新增幼儿园建设、城镇公共厕所、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9个工程包;通过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的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前列,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③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福建省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我省食药监部门职责范围内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在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中有关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举报的市民,将在查证属实并依法作出处理后,依申请给予奖金奖励。④省国土厅提出进一步细化停车场用地供应的意见,明确停车场用地符合划拨供地范围的,可划拨供地;不符合划拨范围的,应有偿供地;同一宗停车场用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确定用地者和地价。

二、舆情导读

1.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

3月1日,《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施行,意味着我省纵向横向实现治水体系全面升级。纵向,从省级总河长到河道专管员,实现五级治水全覆盖。横向,组建河长制办公室,形成综合治水大格局。“河长制”成为近期舆论点击热词。

福建是国内较早推行“河长制”的省份之一,早在2009年,我省就开始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以各县市乃至各乡镇为试验主体的河长治河模式在2014年初全面推开。2015年,我省出台《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推出省级“水十条”的省份。短短两个月后,又再次推出了更细化的“水十条”。2016年,我省率先实施最严格的河长考核制度,将各地市流域突出问题的解决纳入环保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推进党政同责,督企更督政。2017年,我省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推行河长制,构建更为全面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

福建成为治河优等生,推行的“河长制”经验引发舆论关注。东南网评论员文章称,在实践方面,对于福建来说,除了要进一步将过往形成的“高位推动”“因地制宜”“强化监督”等经验加以创新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形势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河长制完善的机制。鉴于民间对河湖治理有强烈的共识,身为治河排头兵的福建,可以率先在导入民意和民间力量助推落实河长制上寻求突破,以起更好地形成庙堂内外共同治理河湖的同频共振以凝心聚力。中国网评论认为,落实“河长制”关键要通过层层责任落实与分工,在社会上营造爱水护水的思想意识,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突出生态政绩的分量,避免过去“九龙治水“的尴尬,努力形成治水合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为推动“河长”工作,全国多地市实践治水新思路,进一步提升河长制管理效能。如浙江宁波海曙区推出“海曙区河长制”APP,使“网络治水”覆盖全区河道,实现线上线下的高效互动,完善全区水环境治污信息化管理体系。有了“河长”,如何考核?江苏无锡市实施“河长制”管理保证金制度,设立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以奖惩激励措施调动“河长”的管护积极性。如对水质好转且达到治理要求的,全额返还保证金并进行奖励;水质保持正常标准的,全额返还保证金;水质恶化的,全额扣除保证金。

2.小学入学年龄门槛再引关注

关于入学年龄要不要做硬性规定的讨论由来已久。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教育部门的一纸公文引发舆论热议,小学入学年龄门槛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部分网友表示,应尊重入学规划,敬畏教育规律,招收不够年龄的孩子入学有拔苗助长之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Wuli是苏苏:真别让孩子提前入小学,第一可能会受欺负,再次理解能力还是弱些,第二如果成绩不好,孩子可能会自卑!@CcMZduang:没到年龄读书,孩子各方面发育的还不完全,并非好事。

更多的网友则认为,孩子入学应该看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入学条件,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年龄的具体日期,可设置一个弹性的时间值,由家长或学校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提前或推后入学。@老科老了:将入学年龄按入学时间强制划分,这是把政策的负面影响全让9月以后出生的孩子承担了。如果调整到自然年,入学时间最早的也就早四个月,最晚的也就晚八个月,也就没那么迫切提前几天出生了。@爬上屋檐栽星星:所谓众口难调,不管把孩子入学年龄调整到哪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能有一个弹性的过渡时间最好。

有专家指出,教育部放宽了入学年龄的固定日期,由地方来决定孩子入学时间,更符合教育规律。要改变家长“抢跑”心理,关键还在于宣传和引导,家长要多一点理性。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表示,各地因地制宜地规定儿童入学时间,是尊重儿童发展差异的客观要求。小学入学截止日期不应固定某个日期,而应该设置一个浮动弹性时间值。

华声在线刊文称,最理想的入学年龄是“尊重个性”,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划出的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时间区间”内,父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送孩子入学。政府均衡教育资源,提前做好学位需求规划,改革教育评价和人才录用体系,打破单一分数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做好系统性问题改革,则显得更加重要。楚天金报评论指出,实行弹性入学,要面临两大现实问题。一是家长们普遍存在让孩子“抢跑”起跑线的心态,有关部门须加以宣传引导,让家长意识到欲速不达的教育规律,理性看待孩子入学年龄问题。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入学评估系统。目前,小学实行免试入学,只要年龄符合就能上,实行弹性入学后势必存在对孩子身心成熟度的评价问题,建立科学的量化标准,公平公正地予以评估。

3.晋江某中学学生被禁穿进口鞋引争议

近日,晋江市子江中学的一则通知截图在网上走红,该通知面向学生家长,要求学生不得穿进口鞋,校方称这只是为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的倡议,并且只在某个年级试行。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发一定讨论,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评论数过万。针对该校禁止学生穿进口鞋的做法,网友的评论观点几乎呈两边倒的局面。虽然评论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但绝大部分网友都认同学校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在这个阶段需要追求的。

持赞同观点的网友认为,校园攀比之风渐长,学校的良好初衷应值得肯定。虽然该做法有点简单直接,但也能给学生们提个醒,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非物质上的攀比。@任务吧:核心内容禁止攀比是正确的,大家也别为了喷而喷。其实自古以来“疏”比“堵”更有效,希望校方能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跟风、不盲目攀比,这样才能彻底的根治。@Jack沫:这样做没啥不妥,挺好的!在学校这样的环境里,个性和自由更多的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装饰。@圈圈_是太阳也是眼泪:我觉得出发点是好的。既倡导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家庭不富裕同学的自尊心。

持反对观点的网友则提出质疑,难道“国产鞋”就意味着价格低廉、勤俭节约?这部分网友认为,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具体规定到只能穿国产鞋而禁止穿进口鞋,有流于形式之嫌,也容易触碰到家长和学生关于权利与尊严的敏感神经,难免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海Y清:禁是禁不住的,禁住了鞋,禁不住心,何况禁了这个,又会出现另一个。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大力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艳羡虚荣浮华享乐没有土壤,这才是王道! @绿树:家庭条件好,学生成绩也不错的话,学校有什么权利禁止学生穿自己喜欢的鞋子呢?再说了,简单用国产和进口来区分是否攀比奢侈也不够科学吧?@顺风顺水彦彦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禁止,不然会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感觉。

光明网评论认为,从学校方面讲,其“禁鞋令”确实有治理攀比之风的初衷,但方法却简单粗暴,没有找到根本之法。倘若从校长、老师做起,给学生树立不攀比的榜样,再通过系列优良传统作风、优良家风的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形成比学习、比好习惯、比做好人好事等“正能量攀比”,其效果虽然来的慢,但其效果和作用却远比“禁鞋令”要更深入人心。荆楚网发表评论称,纠偏学生的攀比心理,就要搞清学生的认知障碍。高档消费与学生的自我定位、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是极其可怕的。对于学校的校规,公众不妨多一些善意的解读,给规定一个“证明自己”的时间和机会。而挖掘形成盲目攀比心理的构成元素,离不开多方参与“综合治理”,这远比争论学校“禁鞋令”有效与否更有实际意义。四川在线评论指出,面对时下蔓延于学生间的“不比学习比鞋子”这样的“攀比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勇敢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能和责任,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思想疏导。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