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2月17日,山西临汾交警惩罚闯红灯者抄写百遍“红灯停、绿灯行”一事由微博等社交媒体网站发布,但经由《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评论,产生了大范围讨论,从而形成热点舆情。这说明,长期以来,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较为普遍,事故发生率高,公众对出行安全存在诸多担忧,而且民警在执法中常常又苦于“法不责众”,如何纠正和处罚向来是一大难题。因此,该事件被曝光后,引起舆论关注,具体表现为: 1.闯红灯现象已经成为交通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的痼疾,其存在的交通隐患令公众存在诸多不满情绪。乱闯红灯这一陋习,不但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而且给自身和他人都带了重大安全隐患,历来备受舆论诟病。临汾交警为整治闯红灯者“罚抄写”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切合了网民长期以来的担忧情绪,网民纷纷对该协警的行为点赞,提升了舆情热度。 2.引发舆论对现代交通管理法治化的争议。从网民观点倾向性可以看出,多数网民持支持的态度,认为“罚抄写”有利于公众遵守交通规则,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这种理性文明的执法方式值得鼓励。光明网一项调查显示(如图),72%的网民支持交警为整治闯红灯者“罚抄写”。但也有个别媒体及网民认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明确处罚规定,“罚抄写”违背了现代交通管理的法治化追求,而且协警是否有权力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尚存争议。“罚抄写”产生的争议推动舆情持续发酵,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协警本人和临汾市交警支队的回应,给出了详细解释和交警支队对协警本人做法的清晰态度,对平息舆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防止舆情进一步扩散及产生次生舆情。但还需注意的是,本次舆情发酵时间长,在2月17日至20日的舆情潜伏期,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及早在自媒体平台上发现,舆情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相关部门若要彻底而有效地根治闯红灯等交通治理中的顽疾,建议还需建立长效机制: 第一,线上线下增强官民互动,多渠道做好警示教育工作。该事件的性质和舆论反馈表明,整治闯红灯等交通乱象是一项长期“战役”,这对各地交警等相关部门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可建立线上线下的沟通方式,线上,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即时开展官民互动,比如借助视频、动画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揭示交通隐患行为等;线下,借助标语、警示牌等,或是通过当地的电视台、电台加强普法宣传,多渠道做好警示教育工作。 第二,相关部门需思考进一步完善法律、提升打击力度。“罚抄写”事件暴露交警特别是协警对于闯红灯现象处罚时的法律尴尬,一些法律业内人士认为对闯红灯者“罚抄写”做法“于法无据”。因此,应在立法和制度层面尽量完善,让交警及相关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比如有媒体报道,在德国和美国,闯红灯者不仅要面临罚款,更会影响个人信用档案。因此,也可通过诚信制度、信用体系的建立,将行人闯红灯等纳入“信用档案”,或是一个有效借鉴。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徐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