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辉 通讯员 林梦琳 詹国兵) 20日,南平市延平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夏道镇吴丹村头洋生态养殖小区举行。该养殖小区远离村庄,占地25亩,可容纳存栏生猪1.8万头。 同日,延平区夏道、西芹、塔前、炉下、太平、樟湖等6个乡镇确定的8个生态养殖小区同时开工,总投资3.2亿元,占地200亩,每个生态养殖小区的存栏生猪控制在2万头以内。 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是延平区着力推进科学化管理生猪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开工,将加快生猪养殖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提高生猪养殖自动化与环保处理系统化水平。 “每个养殖小区都按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配套建设干粪堆积池、沼气池、贮肥池以及沼液输送管网。”区农业局技术人员说,在养殖过程中,按异位发酵床工艺处理粪尿混合物,建设全漏缝—干清粪—免冲洗猪舍,减少废水废物排放量;运用刮粪工艺,把粪和水通过调节池,排到生物发酵床,发酵成有机肥的原料,经有机肥厂生产成专业化的有机肥;针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死猪,可通过添加菌后,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而疫苗、兽药瓶等其他废弃物,将由资质部门统一回收处理,真正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达到生态有机循环。 据悉,延平区这8个生态养殖小区选址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针对延平区非禁养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严格筛选而拟定出来的。项目由政府组织筹建,采用企业与养殖户合作的运作模式。 “企业与养殖户合作的运作模式,是指养殖户可通过租赁、承包、用工三种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区农业局负责人说,农户可带资金进来,租赁猪舍来饲养生猪;可通过签订合同,企业以合同价格收购生猪,保证农户利益;农户如没有足够资金,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到生态养殖小区务工。 现代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不仅给生猪“安家”,为生态减负,还为养殖户谋得新出路。区领导表示,接下来,延平区将坚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多元结构陆续建设同样的生态养殖小区,但全区生态养殖小区个数和存栏生猪总数量都会有所控制。今后,想继续从事养殖业的村民可到生态养殖小区去养猪。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