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焦点 > 正文

高校智库进入舆论漩涡 被指须降虚热做实功

2017-02-14 15:56:43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篇题为《高校办智库是否“过热”?被指与国家需求和问题脱节》的报道,再次将高校智库推至舆论旋涡。如果说,针对其他类别智库的讨论多关注方法论,聚焦于“怎样建设,如何实施”;对高校智库的叩问则显然更进一层,屡屡回溯至“该不该建,边界何在”。

高校智库是否真的“过热”?仅从其可见数量及总体占比来看,正如上述报道承认的那样,“还算正常”。若论其建设完善程度、实际发展环境、已有优质产能,更是难言“过热”,甚至离国家期待差距甚大。

高校人才资源富集,谋政资治似是顺理成章之事。从国家决策需求、智库总体格局、大学自身职能来看,高校智库跻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力部队也是时代之选、发展大势。然而,是什么引发了“高校智库过热”的隐忧,争论背后潜藏着哪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首先是对大学、智库两者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偏差。一方面,高校的多重使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间的有机联系在某些讨论中被忽视、异化。大学被抽象为“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的超脱之地,社会服务被视为“功利化、实用化”体现与可有可无的部分;另一方面,与“社会服务”直接相关的智库被窄化,智库研究被与短平快的对策研究画上等号。

实际上,智库功能也应分级分类全面认识。仅就咨政研究而言,智库提供的思想产品便有理念、战略之分,既能制定技术性对策,亦能提供战略性方案,还可提出根本性理念,而后两者便是适合高校智库的最佳发力点。与之相应,高校智库人才也绝非简单的“方案制定者”,而当是以深厚理论为根基的战略科学家。更深层考虑,智库研究特有的问题导向、现实观照,对高校的学科融合、知识体系转换大有裨益。如果明确了上述概念,对“高校智库”的误读当能有效化解。

其次,是对高校智库建设方向与方式的两种误读:或把“高校建设智库”等同于“高校变成智库”,或将“高校智库机构”与高校中教学科研等其他部分割裂看待。前者将智库母体与智库机构混为一谈,夸大了智库功能在高校整体使命中所占比重;后者为智库机构设置了“孤岛化生存”的语境,所以生出“一小批人拼命干,其他人袖手看”的尴尬与隔阂。实际上,智库既不可能“吞没”大学的其他属性,也无法脱离高校教学科研与整体环境而健康生存。由此出发,报道中所引某些高校“举全校之力建好某某智库”的言论,也只是一种号召跨学科集聚资源、打通体制机制障碍、为某智库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动员性表述,不可机械化解读。

当然,也必须承认,现阶段高校智库建设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强化了外界的误解与成见。如一哄而上的逐利化倾向,原有研究机构“新瓶装旧酒”的浅表化转型,脱离国情实际与决策需求的低效能研究,等政策、靠投入、要资源的被动依赖心理,整体规划缺失造成的碎片化研究、重复性建设……对这些问题,既要勇于直面、切实改进,又不必因之丧失长远信心。毕竟,中国智库尚处在起步阶段,“成长中的烦恼”无法阻挡成长的脚步。

“道虽迩,不行不至。”推动协同机制改革,提升智库实力;革新评价激励制度,激发人才活力;突破原有管理体制束缚,释放智库更大潜能……一面去除虚热,另一面做足实功,高校智库以“有为”换“有位”的真正春天,必将到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