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记者 郑舒)元旦期间,市区东湖北侧木栈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市民在城与湖的景致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宁德市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家园的精彩镜头之一。 2016年,宁德市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生态质量保持优良。在这一年中,全市陆域、海域生态红线以及城市(县城)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完成划定;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147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10个,重点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100%;植树造林15.67万亩,建设沿海基干林带23.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1.33万亩;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8.6%。 从生态着眼 保护生态环境 蓝天白云,在不少城市看来是稀罕事物,对宁德人来说却很常见。据统计,2016年宁德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8.6%。 好空气并非凭空而来。去年以来,宁德市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展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大唐火电1#2#4#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燃煤锅炉、扬尘、黄标车淘汰、垃圾露天焚烧等专项治理,2016年,宁德市共完成黄标车淘汰注销4837辆,淘汰率达119.43%,排名全省第一名。 “生态治水”取代“工程治水”。2016年,宁德市在9个县(市、区)建设10个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总长度112千米;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运行监管,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147个,重点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100%。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去年宁德市启动建设市危废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危废监管暨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试点通过考核,福鼎龙安电热厂、固废处置中心建成试产。植树造林15.67万亩,建设沿海基干林带23.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1.33万亩。此外,宁德市陆域、海域生态红线以及城市(县城)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完成划定。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从生态入手 提升人居品质 去年国庆期间开放的兰溪公园,让宁德又多了一个“后花园”。兰溪公园是2016年宁德市中心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公园连接贯通金溪两侧绿地,与东湖北港滨水绿地连成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凸显城市生态效应。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2016年宁德市因地制宜,全面铺开城市生态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兰溪公园、环东湖慢行道一期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64万平方米。同时,宁德市还建成了福鼎市龙山公园登山游步道,寿宁县三峰公园绿道,周宁县芹山湖绿道,柘荣县城区天福公园绿道,屏南县迎宾大道绿慢道等,全市建成城区绿道网100多公里。 城市百姓的生活环境因“绿”而美,农村百姓也过上了“绿色生活”。 福安市溪潭镇芹洋村,以溪为轴,因地制宜,规划打造“八景一线”的乡村旅游景区;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宁静和谐的土木房子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的长廊水榭沿溪而建;福鼎市硖门乡瑞云村把农村污水治理,成为宁德市污水治理工作试点村…… 过去的一年,宁德市共推进142个村庄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打造了美丽乡村景观带12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改水改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柘荣获得“国家生态县”称号。 从生态出发 发展绿色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各种“生态+”在宁德市快速健康发展,让宁德市巨大的生态效益不断转化为发展“红利”。 生态+农业,遍地开花。福鼎市太姥山镇瓜园村,金果园生态农业的农场主方阿梅,将村里一座荒废山头开垦成生态家庭农场,现拥有绿色有机大毫白茶30多亩,土鸡3000只,每年采摘瓯柑30多万斤;屏南县岭下乡开源村,按照“兴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森林人家”的发展思路,引进“菌类软黄金”羊肚菌,鲜菌亩产可达200公斤,市场批发价160元/公斤,每亩效益在2万元以上。 生态+工业,蒸蒸日上。在霞浦下浒延亭,一排排徐徐转动的白色大风车,已成为旅游新景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赋予霞浦无可比拟的风力发电条件。截至2016年12月8日,国电霞浦延亭风电场累计发电量达10011.4万千瓦时,突破1亿大关。柘荣县内的福建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近日陆续将第一批近5万支的复方太子参口服液销往江浙地区。该县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过程中,“闽东药城”的名声也被打响。 生态+旅游,如火如荼。蕉城区石后乡陈坂村,一片400多亩的休闲庄园,不仅四季瓜果飘香,还有山间孔雀、七彩山鸡等山禽可赏、可尝。每逢周末,前来体验乡村采摘活动、品尝农家饭的游人络绎不绝;周宁县于2016年3月被确定为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县市,把握这一机遇,该县立足九龙漈鲤鱼溪4A景区和陈峭3A景区,投入1800多万元,落地大小19个项目建设,如今陈峭一天最多时约有3000多人到访此地。 在绿色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转型升级,宁德绿色崛起的脚步铿锵有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社会更和谐,越来越多的宁德人民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喜人成果。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