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13日电题:小竹笋成了绿色“摇钱树”——福建永安推广以电代柴助力林农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董建国 时已入冬,但在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仍是青山莽莽、翠竹葱葱。近年来,当地通过推行“以电代柴”笋干生产工艺,在助力林农致富的同时,又呵护了青山绿水,使小小竹笋成为林农增收的绿色“摇钱树”。 “依山靠山,有笋不慌。”永安市是我国著名的笋竹之乡,全市有竹林100多万亩,农民家庭收入约一半来自竹业。眼下正是冬笋上市的季节,西洋镇吉岭村林农姜树鑫正在一台大型烘烤设备前忙碌着。“告别了烟熏火燎,用电烤笋,省钱、省工、还省力。只要把笋往里一放,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做其他事,等笋干出炉时再来收存。” 姜树鑫说,他家有100多亩毛竹山,年产笋干约4000公斤。“以前烘烤笋干主要靠木炭,我们得提前几个月先到山里伐木、烧炭,不仅浪费了大量树木,污染了环境,烤笋也费时费力,一间烤房一次只能烤50公斤笋,整个工序下来要耗时5天。”他说,“给笋片翻堆,一不注意烤焦了就卖不到好价钱。光折腾还不说,冒着高温给烤炉升火烤笋也是‘烤’人。” “我们一直想改用电来烤笋干,可是毛竹山距村里太远,架设烤笋专用供电线路,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姜树鑫说。 近年来,当地供电公司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村里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满足林农的用电需求。“现在村里建起了空气能电力烤笋炉,炉子全部采用电能驱动,实现了烤笋不烧柴。两天能烘烤笋干500公斤,不再靠人工翻堆,质量更均匀,也容易卖个好价钱。”姜树鑫高兴地说,“相比传统烤笋,电烤笋每公斤成本减少了三四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 为了促进笋干产业朝着绿色环保行业发展,永安市还因势利导,借助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继续推广“以电代柴”笋干生产工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林农使用电烤笋新技术。 据悉,永安计划用3年时间,推广电烤笋干设备1000台以上,使永安市90%以上的笋干生产户改用电烤笋干设备。当地还出台补助办法,对购买电烤设备按功率不同每台分别给予8000元至10000元资金补助。预计这项工程的实施,每年将保护2000亩以上森林资源。(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