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一周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10.31-11.6)
2016-11-11 16:48: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宝琴 我来说两句 |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涉闽舆情排行榜 一、本周政策速览 福建出台《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从规范数据管理职责等六个方面对政务数据管理和应用进行规范,政务数据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七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从2017年1月1日起,在全省环境高风险领域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从201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促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出台《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出台《福建省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办法》,对户口登记、变更、户籍证明等作出明确规定。平潭综合实验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运行。 此外,11月7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在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营利性民办学校进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直播进行规范管理。本周国家出台的这些法规也备受关注。 二、舆情导读 1.福州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民意 交通部网约车新政规定,从11月1日起网约车实行“一城一策”,各城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网约车细则。从10月20日起,龙岩、泉州、南平、漳州、莆田、厦门、三明等地市都在大限来临前相继公布了本地的网约车细则,对网约车的轴距、排量等作出限制。“千呼万唤始出来”,11月3日,备受关注的福州网约车细则揭开“面纱”。福州市交通委在其官网上公布《福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司机的准入和许可条件等方面提出具体细化的要求。 由于福州网约车细则迟迟未发布,10月31日晚,“细则‘真空期’榕城网约车没法接单”的谣言流传——多个以滴滴出行的名义发布的“因福州网约车细则未出台,将暂停福州网约车接单”和“暂停接单后将对司机进行赔偿”的谣言开始在微信群热传,在福州的网约车群体中引起不小震动。 福州网约车细则出台后,迅速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网友对细则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准入门槛等方面,部分网友对细则的出台表示支持,认为随着网约车准入门槛的提高,行业将会更加规范,市民的出行安全也会更有保障。但更多网友则认为,虽然该细则没有明确提出控制网约车的数量,但是在车辆和驾驶员准入门槛上采取了双重严苛的标准,无疑等于变相控制网约车数量。如网友“壹玖捌柒贰壹”提出:网约车跟车辆价格有什么关系?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3年,出租车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请问出租车有吗?这是搞双重标准。网友“芝麻粉粉颜”认为:车龄不超过三年这个严重不合理啊,这样就会让很多车子不能运营。如果一定设门槛的话,我觉得要用公里数与车况做衡量标准更合理。这部分网友担心,网约车被限制后,恐陷入打车难、打车贵的局面。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只有各地监管部门及网约车平台公司相互配合,一方面,各地加快完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各网约车平台公司配合各地监管部门清退不符合标准或条件的车辆或司机,才能促使合规“网约车”尽快驶入合法化的快车道。 新华社刊文《网约车细则要留出“窗口”》指出,对于网约车做出因地制宜的规范,是保障网约车有序融入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必要之举。但即使网约车细则最终落地,也应留出修改的“窗口”。根据施政效果来灵活调整网约车管理政策,是大数据时代政府应有的态度。保持政策与时俱进,是政策生命力的来源,更是实事求是的为政姿态。 2.打“水光针”后漳州一女子美容变毁容 只因打了一针“水光针”,爱美的曾女士脸上开始疯狂长痘,还发脓流脓,出现溃疡,脸痒到失眠,脸部肌肉也麻木萎缩,致使左边脸部歪斜,甚至“笑不起来了”。之后被医生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痤疮、左侧面肌损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近年来在非医疗机构注射“水光针”或“瘦脸针”后美容变毁容的事件频频曝出。美容针剂产品进货渠道不明,质量难以保证;从业人员不具备美容资质,无证就敢开展医学美容……微整形美容业乱象让人触目惊心。新华视点曾刊文《微整形导致失明等病例增多 监管接近真空状态》指出,问题美容针剂产品与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人员在各种不正规场所开展微整形服务,是微整形行业混乱的重要原因。目前这一领域存在一个尴尬的现状,医疗美容通常属于卫生行政管,但很多注射美容都是发生在非医疗机构里,如一些会所、工作室、生活美容院等,这让卫生行政部门无能为力。而生活美容场所则又不在药监的监管范畴内,导致监管出现困境。“很多时候是因为美容变毁容后消费者才举报,有相关部门介入,预防性、前置性的监管很少。” 美容本是重则动刀子、轻则动针管的行业,理应审慎而行,严格置于监管之下。然而,目前对其监管却接近“真空”状态。新华视点在该文中引用市场监管人员的建议称,部门需加大源头打击,减少市场上的假药横行。同时加强跨部门协调,进行数据共享和联动查处。对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从严惩处,将有消费者投诉的美容机构列入“黑名单”,并严禁无资质人员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为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监管部门应尽快重拳出击,在竞争与规范的氛围里,让美容整形行业逐步回归正轨。 3.网传泉州一职校学生不雅视频,校方称系学生恶作剧 11月1日晚,一段所谓“泉州某职校三男一女教室内不雅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视频拍摄的画面显示,在一间教室内,有几名穿着校服的人员,拍摄者配音称教室内发生不雅之事。随后,又有多张图片在网上传开,称视频中的女生迫于压力已跳楼。该视频因多被冠以“不雅视频”“劲爆”等敏感字眼在微信等自媒体上引发热议。 网友在对该事件发表吐槽言论的同时,也对事件发生学校展开讨论。如网友“亲亲我的宝贝”表示:天哪!现在的学生作风已如此开放了吗?我只能说代沟太深!网友“太上太虚真人”质疑:恶搞也太大胆了,学校是什么地方?现在学生都是什么样的人?一点都不知道尊重!网友“天蓝818”猜测:视频里的学校是泉州经贸学院吗?也有人说是福建经贸学校,有没有知道的同学出来冒个泡的。 次日,闽南网、东南早报等媒体介入采访核实,福建经贸学校校长证实视频中的所在地确实为该校教学楼内,但此系一学生的恶作剧,视频拍摄时间及事实内容都与网传解说不符。校方表示已报警追究造谣者责任,并呼吁应拒绝网络暴力。《网传泉州一职校教室内不雅视频 校方呼吁拒绝网络暴力》、《校方:一对男女生搂抱 遭同学恶搞》等媒体求证报道相继刊发后,被多家网媒转载,该事件的舆情关注热度逐渐回落。 近年来,因学生恶作剧致虚假消息传播的新闻不时出现,如先前“莫兰蒂”台风期间的“华大停课”、“嘉庚通知”等均被证实为谣言。学生恶作剧为何会频频导致谣言散播,福建师范大学丛春华教授分析认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思维相对开放民主,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学生的主观态度,是为了调侃、调节气氛,还是恶意造谣。丛老师建议,学校在对待学生的意愿和想法时,不能采用强制封闭的方式,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合理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