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一周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10.17-10.23)
2016-11-03 10:44: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宝琴 我来说两句 |
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涉闽舆情排行榜 一、本周政策速览 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的通知》,完善土地公开出让方式。溢价率超过一定比例,可现场中止拍卖;我省出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适应省情、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创新推广互联网“闽货”品牌,普及社区电子商务;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对特困人员实施四大类供养,强化政府兜底;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部署新周期全民健身发展七大任务,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二、舆情导读 1.安溪公开宣判11名电信诈骗犯 10月20日上午,安溪法院召开公判大会,集中对3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11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宣判。 召开公判大会,在震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同时,也能让现场群众的内心产生震撼和起到警示教育效果,正因为如此,支持者对这场公判大会拍手称快。而反对者则提出,尽管这样公判大会伸张了正义,但这种明显带有“报复性”的示众惩处,不仅有违法律程序,更有悖法治文明。新京报刊发评论《搞公判大会不妥,哪怕是对电信诈骗犯》称,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法官是唯一主体。安溪县法院和有关部门召开公开宣判大会,或许是想借此制造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声势,遏制犯罪的势头。这个动机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方法欠妥。 背负着“诈骗之乡”恶名的安溪正在负重前行,安溪各方齐聚力量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决心也是有目共睹,但在大力推动和构建法治社会的今天,即便是电信诈骗犯罪,也不能丢掉法治规范和司法文明。我们拭目以待,安溪县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对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依法进行打击,完善和加强管理,杜绝漏洞,从而营造诚信氛围,打造诚信安溪。 2. 福建重拳整治医院“红包”乱象 日前,福建省出台规定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行为下重拳,全省将聘请第三方机构专项调查医疗机构收受“红包”和回扣的行为,并对相关医院进行排名,连续两年收“红包”居前十名的医院将被降级处理。 近年来,公众对医疗机构收受“红包”和回扣等专项治理并不陌生,但红包乱象在整治之后露头反弹等怪状也备受患者诟病。对于此次福建出台的医疗机构专项整治“红包”和回扣工作的方案,舆论普遍认为,“红包”医院排名,将医院整体利益与医生红包乱象挂钩,能够进一步释放医院自治、医生自律的积极性自觉性。光明网评论称,该做法有不少亮点,举措很给力,不仅打击了收红包的医生,也对医院进行了一定的整治,理论上可以倒逼出更好的行医环境。 同时,东南网在评论中也指出,整治医院收受“红包”和回扣的行为,还须防医院“红包”与调查机构“合污”。应组建调查机构人员库,经过报名、考察、公示等程序,接受民众的监督,调查数据才不会“失真”,整治医院“红包”和回扣的工作才能不断推向深入。 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回扣是种久治不愈的顽症,如今相关部门对这一顽症祭出重拳,其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看规定的最终落实情况。相信只要从源头上铲除医疗红包生产的冲动,将会还医患关系一份原有的清朗与纯洁。 3.塑胶跑道“省标”出台 近年来各地频频曝出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日前,福建省出台塑胶跑道标准,对塑胶跑道的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指标限值和更规范的工程标准,为保障学生的健康加上一道安全阀门。 校园塑胶跑道工程施工建设鱼龙混杂,种种乱象的根源,说到底还是过程控制的规则不清和机制不严。而要明确这样的过程控制,理应层层把关,严格落实标准,杜绝一些不具备相关技术及经验的单位低价中标、以次充好,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当然,“毒跑道”事件频发,标准相对滞后固然是一个方面,监管的缺位亦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无良商家以可趁之机。东南网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在制定严格清晰标准的同时,还应当强调环保、住建、教育、质监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对于履职不力等情形,给予问责倒逼,确保各部门做到守土有责。唯有如此,才能杜绝“毒跑道”,让严格细致的标准落地有声,避免标准沦为摆设。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制定的标准除了对生产厂家、施工企业、验收单位、检测方法等环节严格要求外,还要提高对违反标准行为的处罚程度,提高违规成本,无论是部门、单位、企业还是个人,都要从严处理,实行失信行为“一票否决制”。 如果把清除校园“毒跑道”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严格的标准充当了先锋,那么监管等因素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徒法无以自行,只有严格落实,方能解塑胶跑道之“毒”。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