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舆情播报 > 正文

滴滴与优步合并:移动出行业生态格局的重构

2016-10-10 18:26:08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吴柳丽   我来说两句

今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相互持有对方少数股权,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这是在7月2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宣告网约车服务实现合法化后的第四天。这两件事成为网约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网约车新政反映出政府的宽容和支持态度,而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则显示出网约车公司生态格局重构之势。两者的合并也因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对消费者出行的普遍影响,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作为中国移动出行行业的领军企业,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带来诸多重要影响,舆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约车优惠减少,自身价格上涨加之竞争对手发力降价,用户已经开始流失。二是司机补贴减少,收入面临“断崖式”下跌,不少司机准备辞职另谋出路。三是各地正加紧落地网约车新政,市场变数更多,滴滴出行或将走高端服务路线。四是公司合并解放了优步的资源,优步未来将主打印度本土市场。五是两大巨头合并带来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舆论对其是否涉嫌“垄断”存有争议。

相关市场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对此次合并持有不同态度。部分消费者担忧两家公司合并会削弱移动出行行业竞争,市场受到大资本掌控,最终导致消费者出行成本增高,因而认为两家的合并涉嫌垄断。滴滴方面则认为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作为滴滴的竞争对手,易到总裁彭钢认为,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有利于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在丢掉不理性的补贴大战后,专车市场才开始真正的成长。

一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否涉嫌垄断的关键要看市场是否开放,竞争是否受到排除或限制,企业是否有条件谋取垄断利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要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用数字的方式认为市场上应该有几个打车平台。还有观点认为,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顺应了网约车合法化的要求,合并后尽管市场占有率大增,但并未排除其他竞争者的介入,甚至为后来者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垄断。

多起案例显示并购与垄断不一定划等号

在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前,互联网业界已经发生过多起大型并购案例,业内“两巨头”合并似乎渐成趋势。从这些并购案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美团与大众点评、58同城与赶集网,还是优酷与土豆、携程与去哪儿网,在合并之后均未遭到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从监管实践来看,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调查也并不常见。从互联网领域两强合并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互联网领域也缺乏“垄断”滋长的土壤。以网络视频行业为例,优酷土豆在合并后最终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垄断,爱奇艺、乐视网、腾讯视频等竞争对手发展迅猛,与优酷土豆分割用户、共同构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互联网企业在合并之后之所以难成一家独大的新巨头,《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在高度、充分竞争的互联网市场,获得垄断级的市场份额容易,获得垄断性的权力却极难,在互联网业存在着对垄断之“恶”的天然的遏制力量,即创新力。这也是为什么微信、百度、Google全球、Facebook这些互联网企业虽然获得了垄断级的市场份额,却没有被处罚或分拆的重要原因。

滴滴出行有望成为国际品牌

根据此次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全部资产,包括品牌、业务及数据等。在8月下旬的一篇文章中,《道琼斯中文通讯》指出,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业务的交易提醒人们,实力强大的中国科技公司已有能力在本土击败外国竞争对手。此外,借助此次战略合并的国际影响力,滴滴出行有望加快开拓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新兴移动出行市场的步伐,有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行品牌。

此次合并之后,基于现有的运营网络及资源,滴滴出行或可进一步开展衍生服务,例如物流服务或者在约车平台搭载其他内容提供商服务等。此外,通过整合利用双方在人才团队、管理经验、技术特长、用户资源、营销基础等方面的行业积累,两家公司将更有实力在产品升级、科技创新及行业规范方面有所建树。如利用庞大的数据资源优势打造无人车系统,在平台中倡导增加新能源车以推广绿色出行等。

还原商业本质鼓励移动出行

有舆论认为,滴滴和优步中国、神州优车和易到等都是共享经济下突破传统经济的优秀“玩家”,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还原了商业本质,再次让互联网专车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中国专车市场在经历了激烈竞争后,将更多聚焦于诚信、品质、服务、创新等方面,受益的一定是整体中国移动出行市场和全体民众。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会让中国共享经济在竞争中更有活力。

交通部新规为移动出行规模化发展疏浚通道

滴滴、优步中国的合并,离不开中国移动出行发展的政策利好背景。网约车的兴起促进了资源整合、配置,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盘活闲置的私家车资源深得民意、势不可挡,呼吁出租车行业改革、鼓励移动出行的声浪不断增强。有舆论称,专车是改革的“抢跑者”、“撬动出租行业改革的第一枪”,移动出行平台是高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民意、汇聚民智、鼓励多元表达,并于2016年正式公布新修订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网约车新规出台,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承认专车合法地位的国家。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同时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改革的魄力以及对新生事物支持和包容的态度。

图:关于移动出行行业整体舆论情绪变化情况

(监测时间:2015年10月10日-2016年9月13日 情绪变化值是在固定时间节点由新闻、论坛、博客、报刊、微博、微信、APP七个维度加权归一化求得)

纵观整体舆论场,从交通运输部出台意见征集稿到发布“新规”,关于鼓励发展共享经济、呼吁提高出行服务质量的观点一直占据主流。担忧垄断导致价格上涨的观点自“新规”出台后已经有所呈现,在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后有大幅上升,乘客担忧加剧,但整体的热度仍低于共享经济和服务质量。有乘客表示“合并后将走高端服务路线,价格上再也不是百姓专车,但希望保证服务质量。”

表:移动出行行业重要节点的舆情动向

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博弈还将继续

长期以来,出租车行业的运营状况与管理体制饱受诟病。一方面行业准入门槛高企,牌照数量被严格管控,形成行业垄断利益格局;另一方面,“份子钱”构成不合理,也在不断激化司机和出租车公司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各地“罢运事件”。对消费者而言,不打表、常拒载、乱要价、服务差等不良消费体验,也被认为与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脱不开关系。

2010年,手机打车软件首次被引入中国,随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相继面世,“互联网专车”应运而生。舆论普遍乐见“专车”这一新经济样态的出现,肯定“专车”撬动了出租车行业垄断的“铁板”,尤其通过大数据实现交通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以及社会闲置资源的盘活,“互联网专车”获赞是“共享经济”的翘楚。

与此同时,“专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与影响也逐渐显现,近年来,出租车司机的罢运行动增加了“抗议专车”的新主题,的哥的姐们不满“专车”抢占市场,同时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值得玩味的是,在2016年6月份发生的“青岛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中,网络上出现“罢运后路不堵了、天变蓝了”等戏谑话语,折射出市民对出租车服务长期“不给力”的抱怨以及对“专车”这一便民新事物的力挺。

对于“专车与出租车之争”,整体而言,主流舆论支持“专车”规范化发展,同时期望这一新业态成为整个行业改革的契机。《人民日报》2015年就曾刊评呼吁,让“专车”服务撬动行业改革,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冲破垄断利益的藩篱,一定能踢好出行改革的临门一脚,为“互联网专车”抬起那过时的“栏杆”。

图:“青岛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遭网民戏谑

小结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互联网+”行业的研究报告,滴滴在出行行业声誉形象评估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十大典型企业中同样名列第一,滴滴创始人程维和公司总裁柳青在舆论中也始终保持着锐意创新、引领市场的正面积极形象,反映出舆论对滴滴出行及其高管良好形象的认可。此次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尽管面临着种种质疑,但从舆论整体反应来看,并未呈现出负面情绪,只要滴滴出行一如往常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出行服务,一切尽在良性互动之中。(作者:陈丽、胡永明、苏城育、吴汉华、张廷丽、于施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